close



爸爸不再梳我頭?


在美國對離婚子女長期追蹤的實證(Empirical Studies)研究中,被公認為最具有權威的,大概要算心理學家華勒絲汀(Judith Wallerstein)博士至今已持續了三十年以上的長期追蹤研究。


華博士自一九七一年就開始針對上百位離婚子女做詳盡而深入的心理訪談。她看著這群孩子長大成人,對他們每人的身心發展有極為深入的觀察與瞭解。三十年來,華博士累積了極為豐富寶貴的臨床資料,大約每過七年,她就整理出一份綜合報告,讓學術界、治療者,甚至整個社會對離婚子女的心態、 掙扎或需求有多一些瞭解。


華博士發現,不管離婚在北美是多麼“正常”的現象,周圍有多少同學的父母也離了婚,這些受離婚涉及的子女都難免自問:“為什麼父母離婚這件事會發生在我身上?”“父母為什麼要分開?為什麼連我也不要了?”“父母想要離婚,為什麼一點也不考慮到我的痛苦?”“ 為什麼爸爸在梳另一個小女孩的頭,卻再也不能替我梳頭了?┅┅


這些父母離異的孩子們,比其他小孩要來得寂寞,甚至感到絕望,覺得缺乏父母的愛與保護,他們心中憤怒,卻怕惹父母傷心或生氣,而努力把這些傷痛的感覺隱藏起來,但他們成長之後卻變成心中滿懷憤怒的年輕人。


這些接受華博士長期追蹤研究的離婚子女,呈現兩個共同的心理特徵:


(1)對親密關係的愛情,又渴慕又害怕,對人容易敏感,特別怕被人拒斥、背叛或拋棄。


(2)較缺乏承受失落(loss)的能力,在事業上或人際上受挫時,特別容易受傷。


其他的心理影響包括缺乏自信,擔心自己不夠男()性化。而許多才能出眾、父母離婚的女性,竟然因低落的自我形象而“下嫁” 條件比她們差很多的配偶,而她們婚後的生活也相當不理想。此外,她發現離婚子女也較缺乏成就動機,有較高的酗酒、吸毒與犯罪率, 也有不少人不敢結婚,或婚後不敢生小孩,唯恐將來子女會遭受像自己一樣痛苦的命運。


 


強留婚姻爭議多?


 


離婚子女對衝突特別敏感,“心裏怕人”的現象也在其他實證中得到證實。例如,AmatoKeith 兩位學者,對歷年來九十二個有關離婚子女心理適應的研究報告做綜合分析後,發現離婚子女平均在社會與心理的適應上,的確比常人有更多的掙扎。


 


然而,父母是否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為子女的緣故而留在婚姻之中,這樣做對子女是否真有好處,至今仍是個充滿爭議的問題。請待下回分解。


 


前文提及一個許多人都關心的問題:“婚姻不幸福的夫妻是否應該為了子女的緣故,勉強自己留在婚姻中?”在上文中我們看到許多實證 (Empirical) 研究,尤其是學術界研究子女離婚適應之泰斗---華勒絲汀 (Wallerstein) 博士,根據三十年的追蹤研究,清楚地指出離婚的確會對子女身心發展帶來影響深遠的傷害。


然而婚姻學界還有另外一些學者,也提出證據,認為離婚並不一定會給子女身心帶來永久性的傷害。例如,哈瑟林頓 (Hetherington) 博士研究了將近二千五百名的離婚子女,雖然她並沒有像華勒絲汀博士那樣花了那麼多的時間與離婚子女面談,並對每個個案的生活與身 心狀況有那麼深入的瞭解,但哈博士研究樣本的“量”,卻遠遠超過華博士。


兩位研究者的著眼點不太一樣,而她們研究出來的結果也大相逕庭。


哈博士指出,對百分之七十五至八十的子女而言,父母離婚並沒有給他們帶來永久性的傷害;絕大多數的子女在父母離婚兩年後,都開始慢慢適應。她進而指出,對某些子女而言,與其讓他們留在父母經常衝突、充滿赤焰烽火的家中,還不如讓他們在單親的愛中成長,心理發展會更健全些。


兩害權其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sther 的頭像
    Esther

    Esther心靈花園部落格

    Es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