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文壇巨匠,他以犀利的文筆和深刻的思想贏得了人們的熱愛和尊重,在我們的印象當中,魯迅永遠都是一個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鋼鐵戰士。然魯迅從來不避諱談錢字,魯迅曾經在著名的《娜拉走後怎樣》的演講中,充分錶達了他的金錢觀。“錢這個字很難聽,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們所非笑,但我總覺得人們的議論不但是昨天和今天,即使飯前和飯後,也往往有些差別。凡承認飯需錢買,而以說錢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裡面怕總還有魚肉沒有消化完。須得餓他一天之後,再來聽他發議論。”


 


 


然而,要真正認識和深刻理解魯迅,卻並不那麼容易。魯迅很看重錢,他不怕人家說他愛錢,看看魯迅的日記,魯迅日記寫得很枯燥,沒有抒情議論,從來不寫今天晴空萬里這些事,他日記裡經常寫的是錢,收多少錢、花多少錢,天天記帳,一聽說單位發工資了,趕快跑去領。魯迅很看重錢,他不怕人家說他愛錢,看看魯迅的日記,魯迅日記寫得很枯燥,沒有抒情議論,從來不寫今天晴空萬裡這些事,他日記裡經常寫的是錢,收多少錢、花多少錢,天天記賬,一聽說單位發工資了,趕快跑去領。 這個魯迅好像和我們在文章中看到的那個高大的魯迅不完全一致,假如說哪個書商剝削了他的稿費,他馬上跟人家打官司,剝削我的錢可不行。這個魯迅好像和我們在文章中看到的那個高大的魯迅不完全一致,假如說哪個書商剝削了他的稿費,他馬上跟人家打官司,剝削他的錢可不行。


魯迅薪水很高,他掙錢很多,可問題是工資經常發不下來,這工資表上寫的工資是很高,但不是老能發,有時候發下來也有,說這個月發工資了,但只發三折,工資那時候是打折的。魯迅薪水很高,他掙錢很多,可問題是工資經常​​發不下來,這工資表上寫的工資是很高,但不是老能發,有時候發下來也有,說這個月發工資了,但只發三折,工資那時候是打折的。 我們現在沒聽說過,我們現在只看見賣衣服打折、賣書打折,沒聽說過工資打折,但那時候工資是打折的。我們現在沒聽說過,我們現在只看見賣衣服打折、賣書打折,沒聽說過工資打折,但那時候工資是打折的。 說好幾個月沒發工資了,要過中秋節了,那發三折工資吧,而且是不見得都能領到,早來的早領,晚來的沒有,是這樣的,所以魯迅跑著去領工資。說好幾個月沒發工資了,要過中秋節了,那發三折工資吧,而且是不見得都能領到,早來的早領,晚來的沒有,是這樣的,所以魯迅跑著去領工資。 這個時候魯迅跑得是比較快的,他很關注這個事情,教師經常要去索薪,那個時候有“索薪”這個詞。這個時候魯迅跑得是比較快的,他很關注這個事情,教師經常要去索薪,那個時候有“索薪”這個詞。 有一次有個小報記者就報導,說周樹人教授也去參加索薪之類的遊行了,而且說是被員警把門牙給打掉了。有一次有個小報記者就報導,說周樹人教授也去參加索薪之類的遊行了,而且說是被員警把門牙給打掉了。 這個小報不斷製造新聞,所以魯迅還寫了一篇文章出來闢謠,說我的門牙並沒有被員警給打掉。這個小報不斷製造新聞,所以魯迅還寫了一篇文章出來闢謠,說我的門牙並沒有被員警給打掉。 有這樣的謠言,說明輿論是認可這樣的事情。有這樣的謠言,說明輿論是認可這樣的事情。 在輿論、在媒體看來,教授索薪是可能被員警毆打的,即使教授索薪被員警把門牙打掉了,也是一個比較正常的事情,所以當成一個好玩的事情報導出來,可見當時的社會是很混亂的。在輿論、在媒體看來,教授索薪是可能被員警毆打的,即使教授索薪被員警把門牙打掉了,也是一個比較正常的事情,所以當成一個好玩的事情報導出來,可見當時的社會是很混亂的。 魯迅從來不避諱談錢字,魯迅曾經在著名的《娜拉走後怎樣》的演講中,充分表達了他的金錢觀。


 


魯迅說凡是不重視錢的人,都是沒挨餓或是處在不饑餓的狀態下,他才發清高之論,先餓他一天看看,他就不這樣講話了。他這個很深刻的思想家,其實講的也是一些普通的人生道理。所以呢,我覺得比較真誠的人,沒有必要避諱這個""字。魯迅的生活智慧是建立在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之上。如果生活搞不好,仍然不懈追求理想,這樣的人當然是值得尊重的,我在北大還有北大周圍,曾看到很多這樣可尊敬的青年,自己穿得衣衫襤褸,也不知道他靠什麼為生,卻天天在那裡拿著一本書,聽課呀、寫作呀或者畫畫呀等等。這些人我是很尊重的,但是我想如果他的物質條件好一點,是不是更好。有志的青年,我們當然應該幫助、應該尊重,但是不應該把生活和理想截然分開,如果過於截然分開了,那麼我覺得有志青年就變成幼稚青年了,這個是有區別的。  自古以來,"視金錢如糞土者有之,舍金錢而取義者有之,見錢眼開者有之"。而魯迅的金錢觀,卻很清晰,魯迅不否認金錢是維持人類生存的最基礎需要,所以他非常看重錢。魯迅在北京生活的時候,由於家庭成員比較多,家庭所有的開銷都要魯迅一人擔當。魯迅在與蕭軍、蕭紅的書信中,曾經說自己的經濟狀況不能說窮,但也沒有窘迫過,可見魯迅當時的經濟狀況。魯迅當時的薪水是多少呢?魯迅靠什麼來維持一個大家庭的開支呢?  魯迅的收入主要是有三個方面:一是固定的薪水,一是他的講課費,一是他的稿費。這是三筆主要的收入。這三筆收入中後兩個是不固定的,我們知道一個人依靠寫文章拿稿費生活是不穩定的,因為稿費是不固定的,所以他就很看重那個固定的薪水。在這個薪水之外,魯迅還到處兼課,魯迅最多的時候曾經在八所學校兼課,一個禮拜他跑八個學校兼課,當鐘點教師。看來魯迅掙錢也是有一點點貪婪的,是到處走穴去上課。當然那個時候講課費比較高,講一次課薪水是比較多的。魯迅很長時間在教育部任職,那個時候中央政府的官員沒有今天這麼多,不像現在國家大力發展公務員。那時候官很少,所以每人管的事很多,工資也比較高。魯迅那時候在教育部每個月可以拿300大洋,今天說300大洋,大家沒有概念。我給大家分析一下,那個時候北京市民的最低生活標準是兩三塊大洋,也就是一個普通人,比如說清潔員,他每個月有兩塊大洋就夠生活了。當年一塊大洋的購買力是怎麼樣的呢?如果購買基本生活用品的話,比如購買柴米油鹽,大米、豬肉之類的日常生活消費品。一塊大洋,大概是現在人民幣一塊錢的七八十倍到一百多倍,是這樣的一個比例。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魯迅當然很重視他這300大洋。  後來魯迅實在討厭這個北洋政府的官場,不幹了。魯迅後來撤離了官場,再後來他也撤離了大學,大學也不幹了,對大學失望了。由廣東到上海,最後變成一個住在半租界裡的一個自由的文化戰士。可後來他即使到了上海,由於這麼高的名望,當時管教育部的蔡元培先生聘他為特約的作者,也就是特約的撰述員,仍然每個月白送給他300大洋。魯迅威望太大了,政府為了表示自己能夠籠絡大知識分子,表示政府很民主,即使像魯迅這樣的人天天罵我們,但還是要每月白送他300大洋。魯迅就要了,魯迅就拿了。這個事情現在有很多人不理解!我看到一些年輕人寫文章,說魯迅怎麼回事啊,怎麼每個月拿著人家國民黨的錢,然後每個月還罵人家國民黨呢?!魯迅這不是吃裡扒外嗎?我們今天對革命理解是比較狹窄的,對革命理解比較簡單。認為你要革命,那你跑到延安去革命吧。你怎麼還在人家這拿著人家的錢,然後還不老實,隨便罵人家。在魯迅看來,錢是該拿來,這個錢決不是白拿的,你既然給我錢,對你是有好處,對你肯定沒好處,錢你不會白給我的,所以錢是要拿的,但是罵也是照罵不誤的。因為你是不好的政府,因為你天天做壞事,所以就要罵。魯迅的這個作風,實際上是在辛亥革命的時候就這樣學做過了。辛亥革命的時候他在紹興,紹興辦了一份報紙。這個報紙罵政府,然後這個政府不願意報紙罵他,就給這個報紙送了錢了,報紙這個編輯部就討論說人家送來錢了,那咱們還罵不罵,後來記者們說要罵,他送來錢了,就說明他是咱們的股東,股東不好就應該罵,所以要罵股東,要把政府當成股東來罵,魯迅這不是簡單的而是很復雜的思想,他不是一個玩笑的而是很嚴肅的立場。在魯迅看來,堅持拿你的錢,還罵你,這更需要付出加倍的勇氣的,如果跑到一個安全的地方,跑到帝國主義的大旗下面,天天罵中國,這算什麼英雄好漢?這不算英雄好漢,因為你自己很安全。在帝國主義的指揮刀下麵罵中國,這不好,那不好,說中國沒有人權,在魯迅看來那是懦夫,那是沒出息的表現。我就站在中國批評中國,這才是英雄好漢,而這也是真正愛國主義的表現,我真的愛這個國家,所以有外國朋友回憶說,魯迅看他自己的祖國,就好像看著自己的親人臉上沒洗幹凈一樣,間接地說你這塊沒洗幹凈,要把它洗掉。他是懷著這樣一種關切的心情。所以說魯迅表現出真正的愛國主義戰士這一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sther 的頭像
    Esther

    Esther心靈花園部落格

    Es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