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資料


  心理學的眼中主要對愛情的研究可以分成兩類,一是社會心理學範疇,有關愛情的理論;另一個是人格心理學範疇,談到個人生命成長的發展理論,這些理論在發展心理學也會提到,這裏歸為人格心理學,是因為更重視「人格」所蘊含的穩定、不變的意涵,也就是強調個人生命線的持久、穩定的方向,而較不著重在強調這理論的普遍性發展過程。而在這裏我們先介紹在「社會心理學家眼中如何去定義什麼是愛性」!


  愛情態度理論Rubin開始將愛情定義成對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種態度之後,使得愛情得以併入人際吸引之社會心理學主流內,並能使用一般測量方法研究愛情。他假設愛情是可以被測量的獨立概念,可視為一個人對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態度,他從文藝著作、普通常識及人際吸引之文獻資料中,尋找擬定敍述感情的題目,經過專案分析、信度、效度考驗而建立愛情量表(lovescale)和喜歡量表(likingscale),他發現愛情與喜歡有質的差別,而其愛情量表中包含三種成份︰1.親和和依賴需求,2.欲幫助對方的傾向3.排他性與獨佔性


  Lee的愛情觀類型理論。加拿大社會學家JohnAlanLee經由文獻收集及調查訪談兩階段的研究,將男女之間的愛情分成六種形態︰情欲之愛(eros)、遊戲之愛(ludus)、友誼之愛(storge)、依附之愛(mania)、現實之愛(pragama)及利他之愛(agape)。所謂的「情欲之愛」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並且是羅曼蒂克、激情的愛情;「遊戲之愛」視愛情視一場讓異性青睞的遊戲,並不會將真實的情感投入,常更換物件,且重視的是過程而非結果;「友誼之愛」是指如青梅竹馬般的感情,是一種細水長流型、穩定的愛;「依附之愛」者對於情感的需求非常大﹔「現實之愛」者則是會考慮對方的現實條件,以期讓自己的酬賞增加且減少付出的成本的愛情﹔而「利他之愛」者則帶著一種犧牲、奉獻的態度,追求愛情且不求對方回報。


  承接Rubin將愛情視為態度的方向,有些研究者編制愛情態度量表來驗證Lee的愛情類型理論,研究結果發現的確有六個向度,因此驗證了Lee的理論。此量表有六個分量表,分別代表不同的愛情類型,每個分量表各有七題,總共有四十二題,采五點量表的反應方式回答對各陳述句的同意程度。日後,大多研究都以此量表為測量工具,也受到多位學者的認可。


  愛情關係的依附風格理論此類的研究取向也不脫將愛情分類,但多了將愛情關係與依附關係做了一個連結,這些研究者認為個體嬰兒時期與人建立的依附關係,會使個體形成一個持久且穩定的人格特質,這項特質對個體在與異性建立親密關係時自然流露出來。他們認為小時的人際親密關係的型態對後來的愛情互動型態可能有因果的關係存在。以下介紹兩種愛情依附風格理論。


  (一)三類型的依附風格理論HazanShaver將成人的愛情關係視為一種依附的過程,即伴侶間建立愛情連結的過程,就如嬰幼兒在幼年時期與雙親建立依附性情感連結的過程一般,他們根據Bowlby的依附理論和Ainsworth等人的三種嬰幼兒傾向,提出愛情關係的三種依附風格


  安全依附:與伴侶的關係良好、穩定,能彼此信任、互相支持。


  逃避依附:與會害怕且逃避與伴侶的親密。


  焦慮∕矛盾依附︰時常具有情緒不穩、極端反應的現象,善於忌妒且希望跟伴侶的關係是互惠的。


  在HazanShaver的研究中發現,三種不同愛情依附風格在成人中所占比例安全依附約占56%,逃避依附約占25%,而焦慮∕矛盾依附約占19%,與嬰兒依附類型的調查比例相當接近,而且成人受試者的愛情依附風格,可以從他們對其與父母關係的主觀知覺來加以預測;因此他們認為成人的愛情依附風格,可能是從嬰幼兒時期就開始發展的一種人際關係取向。


  (二)四類型的依附風格理論BartholomewHorowitz以上述愛情依附風格理論的概念為基礎,發展出一種四類型的愛情依附風格理論,他們以正向或負向的自我意像和正向或負向的他人意像兩個不同的向度來分析,得到四種類型的愛情依附風格:*安全依附:由正向自我意像和正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焦慮依附:由負向自我意像和正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排除依附:由正向自我意像和負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逃避依附:由負向自我意像和負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


  愛情成份理論除了上述Rubin發展的愛情量表中將愛情成份分成三類之外,Sternberg愛情三角理論是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論。他認為愛情包括三種成份:親密、激情、及承諾。所謂的親密是指與伴侶間心靈相近,互相契合,互相歸屬的感覺,屬於愛情的情感成份;激情是指強烈地渴望與伴侶結合,促使關係產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動機,也就是與性相關的動機驅力,屬於愛情的動機成份;而承諾則包括短期和長期兩個部份,短期的部份是指個體決定去愛一個人,長期的部份是指對兩人之間親密關係所作的持久性承諾,屬於愛情的認知成份。


  隨著認識的時間增加及相處方式的改變,上述的三種成份將有所改變,愛情的三角形會因其中所組成元素的增減,其形狀與大小也會跟著改變。三角形的面積代表愛情的質與量,面積愈大,據Sternberg的說法:三角形越大,愛情就越豐富。


  Sternberg進一步提出:在三種成份下有八種不同的愛情關係組合,其分別為:1.喜歡︰只包括親密部份;2.迷戀︰只存在激情成份;3.空愛︰只有承諾的成份;4.浪漫之愛︰結合了親密與激情;5.友誼之愛︰包括親密和承諾;6.愚愛︰激情加上承諾;7.無愛︰三種成份俱無;8.完整的愛︰三種成份其急於一個關係當中。


  MursteinSVR理論這個理論與下一個要介紹的理論一樣,主要是探討親密關係如何發展,兩者的差別是前者屬於階段論,後者則屬於社會交換論。首先先介紹Murstein所提出的SVR理論,他認為親密關係的發展,依雙方接觸的次數多寡來看,可分為刺激、價值、和角色三階段。


  *刺激階段:通常雙方第一次的接觸即屬於刺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雙方彼此間互相吸引,主要建立在外在條件上,例如被對方的外貌、或身材所吸引。


  *價值階段:一般而言,雙方大約第二次至第七次的接觸,便屬於價值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彼此情感上的依附,主要是建立在彼此價值觀和信念上的相似。


  *角色階段:通常雙方大約第八次以後的接觸,便開始屬於角色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彼此對對方的承諾,主要建立在個體是否能成功地扮演好在此關係中,對方對自己所要求的角色。


  雖然Murstein認為親密關係包含刺激、價值、和角色三階段,但其實在親密關係的每個階段中,這三種因素對關係都有影響;只是在每個階段中,各有一個因素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以整個關係發展歷程來看,刺激因素依開始占較高的比重,之後隨著接觸次數的增加而逐漸上升,但是所增加的幅度很小,最後會趨於一個平穩的水準;至於價值因素雖然一開始時的比重較低,但關係發展至「價值階段」的時候,這個因素的比重會迅速提高,不過在「角色階段」時,其比重也會趨於平穩,且最後平穩的水準所占的比重,也比穩定後刺激因素所占的比重高;同樣的,角色因素一開始最低,到「角色階段」則會超越其他兩個因素,且隨著關係的繼續發展,其比重也會不斷地往上提升。


  Rusbult的投資模式以社會交換論的觀點來看親密關係的發展,認為親密關係中的雙方,在此關係中互相有所得失,並以一種理性且公平的評估方式,衡量自己在此關係中付出與收穫,再以此評估為基準,決定其對關係的應對方式;在這類理論中,Rusbult的投資模式是其中較重要的一種。


  Rusbult認為男女親密關係中的承諾,是由滿意度、替帶性、及投資量等因素所共同決定。根據投資模式的預測,當親密關係中的個體,對關係有較高的滿意度、知覺到較差的替代性品質、以及投資了較多或較重要的資源時,便會對此親密關係做出較強的承諾,也就是較不易離開此關係。簡單來看,可用一個方程式加以說明:滿意度-替代性+投資量=承諾


  滿意度:親密關係中的個體,對於他在此關係中所得到報酬及所付出的成本,會評估相互抵消後的實際結果;隨著關係的長期發展,彼此的相互依賴性會隨著提高,而開始將伴侶的結果和整個關係的結果也併入實際結果的計算,例如和伴侶一起分享他的成功或共同分擔他的痛苦。此外,個體也會依據過去曾有的親密關係及有關的經驗(例如與家人和朋友所討論、比較的結果),形成一個自己對目前關係所應得結果的預期水準。最後個體會將在關係中獲得的實際結果,與此預期水準相比較,而產生對此親密關係的「滿意度」:當實際結果愈好,預期水準愈低,則滿意度愈高。


  替代性:「替代性」指的是對放棄此親密關係的「可能結果」的好壞判斷,「可能結果」包括發展另一段親密關係、周旋在不同的約會物件間、或是選擇保持沒有任何親密關係的單身狀態等。個體對於此關係外可替代關係內伴侶的可能物件,其考慮的因素不只包括特定的喜歡物件,也包括不特定的物件,以及個體對自己能否離開此關係的能力的主觀知覺與客觀評估。此外,個體的內在傾向與價值觀也會影響替代性的主觀知覺:例如當個體覺得有自信、有價值、有高自尊、及有強烈的自主性需求時,通常會知覺自己有較佳的替代性品質,而較容易離開此親密關係。


  投資量:「投資」是指個體在親密關係中,所投入或形成的資源。「投資」與報酬或成本最大的不同有兩點:第一是「投資」通常不能獨立地從關係中抽取出來,而報酬與成本可以;第二是當關係結束時,「投資」無法回收,而會隨著關係的結束一併消失。因此投資會增加結束關係的成本,使個體較不願也不易放棄此關係,從另一個角度看,則是增強了個體對此關係的承諾。


  個體投資在親密關係中的資源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投入的資源,如時間的投入、情緒能量的釋放、個人隱私的想法與幻想的揭露、以及為伴侶所作的犧牲等;另一類是間接投入的資源,如雙方彼此的朋友、兩人共同的回憶、以及此關係中所特有的活動或擁有物等。此外,在長期親密關係中所形成兩人一體的認同感,長期相處下來所建立的默契與思想上的相似,以及彼此互補的一些記憶與訊息等,也是會隨著關係結束即失去的投資。個體所投入的資源層面愈廣、重要性愈高、數量愈多,則表示其投資量愈大;當個體在此關係的投資量愈大時,對此關係的承諾也愈強。


  承諾:此模式中所指的「承諾」,是指會使個體去設法維持這份關係、以及感覺依附在此關係中的傾向。因此承諾的定義包含兩個部份:行為的意向與情感的依附。


  當個體對一份親密關係做出承諾後,不僅代表他想維持這份關係並依附關係下,也會促使個體做出種種有助於維持此關係的行為:例如與他人作一些適應性的社會比較,並選擇性地加以解釋,以便得到此關係是「很好」的知覺;對於對個體具有吸引力而易破壞現有關係的替代物件,儘量拒絕與其接觸或相處的機會;採取有效的方式,處理有關忌妒與第三者介入的問題;自願為此關係作一些付出與犧牲;以及當伴侶做了某些糟糕或不合己意的事時,採取順應而非報復的方式解決。


  是否覺得,實在是......愛情的現像可以去理解、可以去解釋、可以去研究、可以去......但愛情的美只能在感動中得以體會,那是一個充滿了想像與超脫現實的生命經驗。你永遠沒有辦法去「理解」為什麼一個人可以那樣的去愛另一個人,除非你也深深曾體會。轉自健康1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sther 的頭像
    Esther

    Esther心靈花園部落格

    Es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