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聖神充滿後祈禱方式的變化 



 


  發表日期:2006127          【編輯錄入:xtl








 


按教會傳統的教導,在經歷煉路、明路和合路的人,各有不同方式的祈禱。在煉路階段,一個人主要是在耶穌基督面前面對他自己,認清他自己的個性的優點和缺點,堅強和軟弱。他特別需要認清自己的私欲偏情,各種毛病以及其根源,好能在聖神的帶領下,得到靈魂的煉淨。在明路的階段,一個人最重要的祈禱,就是藉默想福音去認識耶穌基督整個人性生命的經歷,和衪的各種奧跡,好使耶穌基督和衪的教導,能夠更深入地進到他的生命中,成為他的生命之光。在合路的階段中,一個人已經和耶穌基督合一;所以,他和耶穌基督一起去面對父,這個時候的祈禱則進入所謂的靜觀。


 


正如在上面所提到的,當一個人在聖神充滿以後,他的意識中已經體會到和耶穌基督有某種程度的合一。他是在這種合路的意識中,去進行煉淨和認識耶穌。所以在他的祈禱中,會有很豐富的變化。靈修輔導者應該幫助有這樣經驗的人,度一個較活潑,在聖神帶領下變化多端的祈禱生活。


 


有許多人在聖神充滿以後,立刻體會復活的耶穌跟他們有一個活生生的來往。所以,他們非常熱切的去閱識福音。因為他們在閱識福音的時候,好像體會到復活的耶穌直接藉福音的言語,跟他們進行一種心靈的交談。他們這種藉閱識福音而對耶穌基督的認識,與傳統上所謂福音祈禱有相同也有相異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是都是根據福音的文字的表達與認識耶穌基督。可是在傳統的福音默想中,理性的思想常占著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說用人的理智去仔細思考福音文字的涵義。但是在聖神充滿的狀態下,一個人去閱讀福音的時候,他的心靈好像有一種直觀的能力,去體會福音的意義。如果他相當努力的用理智去探討福音文字涵義的時候,反而會覺得不是真正的在祈禱。給這種狀態下的人做靈修輔導,一方面需要肯定他這種在聖神下所進行的祈禱的價值。另外一方面應該按照這個人的教育程度鼓勵他多看一些福音的注釋,或是有關耶穌基督的書籍。這些理性上的食物,會使他整個的祈禱、信仰生活有一個平衡的發展。


 


在聖神充滿以後,一個人用這種直觀的方式,對耶穌基督有一個更深的認識以後,他會很快地被吸引去做靜觀的祈禱;就是和耶穌基督一起去面對父。但是在進入靜觀祈禱初期,每一個人都要經歷所謂的感官的黑夜。這是一種非常正常必經的歷程。當一個人被吸引去做靜觀祈禱的時刻,靈修輔導者也應該做適當的教導,使他在進入靜觀祈禱的過程中,不致於為感官的黑夜感到不必要的害怕或迷惘;並幫助他能夠比較不遲疑的受到聖神的帶領,進入靜觀的祈禱。


 


在他進入靜觀祈禱以後,他仍然需要再經過相當深刻的煉路和明路的經歷。由於在靜觀祈禱中,他慢慢的熟悉聖神的推動,他進入為聖神所引導的被動狀態。所以現在他所經驗的煉路和明路的歷程,與傳統中所教導的煉路和明路有些方式上的不同。傳統中在煉路和明路的祈禱中,人的主動性大於被動性;而在現在所經歷的煉路和明路的祈禱中,常常被動性大於主動性。所以在這個時期,神修輔導者所要給予受輔導的人最重要的教導,就是教他怎麼樣分辨神類,教他怎麼樣分辨聖神的推動。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他所經歷的煉路會讓他體會到自己的軟弱,痛苦的掙扎,甚至於很深的無能為力。但是在這種混亂掙扎的過程中,他卻同時體會到耶穌的同在,給他一種支持的力量,和超乎這種混亂的平安。


 


經常做靜觀祈禱的人,仍然應該時常閱識聖經和福音,為了更深的認識耶穌基督。但是慢慢地他閱識聖經的體會與剛剛被聖神充滿的時候不一樣。他會經驗到一種理性上的乾枯,好像看了半天的聖經和福音,都沒有什麼感觸;只能說是重看一次聖經和福音的話,有一種溫習的作用。有些人因此也慢慢放棄了識經的習慣,因為他覺得在識經中好像沒有產生明顯的效果,這是非常可惜的錯誤。實際上,在這樣的識經中,雖然理性上很乾枯,但常發生的卻是有的時候聖神的靈光一閃,讓他有一些頓悟的經驗。這種經驗使他對耶穌有一個更深的認識,或是對聖經中的道理有一個更整合全貌性的體會,而滋養了他的心靈,同時也使他理性上更為堅定。


 


所以一個人在聖神充滿以後,他需要知道各種不同的祈禱方式。同時他不應該執著在某一種祈禱方式中,而不改變。他所需要學習的就是分辨神類,去體會聖神給他的推動和引導,而能夠常常在祈禱方式上順著聖神的推動有所變化;使他進入跟天主聖三有更為密切的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sther 的頭像
    Esther

    Esther心靈花園部落格

    Es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