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和導師
創廿四:63「天將晚,以撒出來,在田間默想。」
一幅很美的情景:一抹晚霞、輕風褶褶,一位青年人,在搖曳的阡陌間踱步,一面徐行、一面默想。
這位年青名叫以撒,母親早逝,他是家中唯一的獨子,父親亞伯拉罕已老態龍終,所處的又是異教之地,想找一個可傾訴的對像也沒有,心裡難免孤單。
也許,他出到田間,迎著晚風,看著落日,一面默想神向他老父的應許,一面為一生的前途交託給神,祈求神為他預備同心的配偶;也許,他一面憧景那老僕人回到自己的親族處,要帶一位怎樣的妻子回來,一同承受神的應許…。想想看,好一幅人與神同行共話的圖畫!這位常常默想的以撒,為他帶來一生謙柔順服的性情。
默想,是基督徒的生命泉源,叫人與神相交、生命更新、從新得力。默想不是空想,更不是冥想,默想是有內容、有對象、有目標的。
默想既是人作主動,也是聖靈的引導,時而思想,時而默禱。
默想是人與神的心靈契合,沒有特定的格式,也不受時間空間所限制,何時何地,都可以默想。
默想叫人心靈憩靜、歸回安息,就像雅歌中的小女子,比喻良人像一顆蘋果樹,她坐在他的蔭下:「嘗祂的果子的滋味,便覺甘甜」(歌二:3)。
默想需要操練,操練越多,越能進入安靜的境界。默想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神的說話、神的作為、神的屬性:「我要默想你的訓詞,看重你的道路。」(詩一一九:15) 詩人愛神,不敢偏行己路,要活在神每天的指引之中,因為神的話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
詩人為要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不在神的震怒之下,所以他看重神的道路,常常默想神的訓詞,以免偏離神、得罪神。默想神的道,是為遵行神的吩咐和認識祂的旨意,結出生活應有的果子。
詩篇第一篇論到神所喜愛的義人,是那些喜愛神的律法,畫夜思想的人,他們就像溪水旁結果常青的樹,生命常被活水滋潤,自然流露屬天生命的特質,也永無枯乾的感覺。
寫傳道書的所羅門說:「傳道者因有智慧,仍將知識教訓眾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陳說許多箴言。」(傳十二:9)所羅門大得神賜的智慧,堪稱智者中的智者,皆因他對神所默示的話:「又默想,又考查,又陳說」。「默想」是靈裡的咀嚼;「考查」是心思的鑽研;「陳說」是將所領受的有條理地分享給別人。故此,讀神的話,需要全人的投入,既有理性的分析,也有感情的投入,領受之後又要與人交通。
「我也要思想你的經營,默念你的作為。」(詩七十七:12)神的作為極其浩大,人的思想根本無法測度,這不斷以極速澎漲的宇宙究竟有多大?那些數不盡的星河,是怎樣旦生和形成的?是什麼大的能力,叫九大恆星不斷圍著太陽自轉而分秒不差?宇宙的奇妙、宏大,叫人想而生畏。
「我追想古時之日,思想你的一切作為,默念你手的工作。」(詩一四三:5)神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上行了不少神蹟奇事,都是列國所未聞的;神所默示的預言又奇妙地一一應驗,都是世上的經書所望麈莫及的;神為罪人代死,這樣的大愛更是世上的教主所欠奉的;神在你和我身上的奇妙帶領、管教和保守,更是數之不盡的…。神的作為,義哉誠哉!何等大能?其信實?都滿有智慧、都出於慈愛!思想這些,豈不教人心悅誠服,俯首敬拜?
「我要默念你威嚴的尊榮和你奇妙的作為。」(詩一四五:5)詩人默念神的屬性,所謂屬性(attributes),是指神之所以稱為神所必須具備的完美性情。
神完美的屬性流露在昔日祂與以色列人的關係上,更具體的流露,是藉著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住在人的中間,充充滿滿的將神的性情活現在世人的眼前,
因為耶穌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祂一面嫉惡如仇、一面慈悲憐憫;一面威榮顯赫、一面柔和謙卑;一面全能全智、一面自隱自製;一面崇高至上、一面俯就卑微;一面統管萬事、一面順服至死…,這樣一位完美無瑕、至聖至榮、可頌可畏的宇宙大君王,我們獨一的主宰,豈不值得我們常常追想、常常愛慕、常常服從?
「願衪以我的默念為甘甜!我要因耶和華歡喜!」(詩一0四:34)默想,就像情侶的彼此思慕,每次我們默想主,就是連於主,衪的心就得著滿足。究竟你、我是誰?衪竟以我們的默念為甘甜!?這樣出於愛神的默念總不會枉費,因為神必以喜樂的靈來回報我們,使我們的心因衪而歡喜。
「神阿,我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詩42:1-2)可拉的後裔在被擄之地切切的渴想神,心想早日歸回聖地,在聖殿裡事奉神、朝見神。
他們甚願自己有翼像燕子、像麻雀,飛到神的殿、神的壇,因為「在你祭壇那裡,麻雀為自己找著房屋,燕子為自己找著菢雛之窩。」(詩八十四:3)他們情願在神的院宇住一日,勝過在別處住千日;寧可在神的殿中看門,也不情願行在惡人的帳棚裡。
默想,無論在順境、逆境,都能將我們的靈提升到天上,越過種種的環境,使我們的心趨向神,使我們有力去待奉神,也使神的心得著滿足。
Esther/2006/10/12網路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