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聖女大德肋撒的靈修


作者:歐邁安


資料取自:http://www.ofmcn.org/xiuhui/lingxiu-olddresa.htm


聖德蘭亞維拉(St.Teresa of Avila,1515-1582)有一個雙重的名銜,顯示她在靈修史上的卓越地位:加爾默羅的改革和不可超越的祈禱神學的權威。德蘭在1515年生於亞維拉附近的拉蒙尼達,她早年已深深被天主吸引,不過她的虔誠的精神卻由父母的善表所培育。當德蘭十三歲那年母親逝世,她被送到奧思定會修女主辦的寄宿學校受教育。她離開學校時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並能為父親掌管家務。到了1536年,德蘭很肯定自己的修道聖召,儘管她父親最初不太願意,她還是進了亞維拉的加爾默羅天主降生修院。


發過終生願後,德蘭決心步向成德之路,也許過分熱忱而慎重不夠,她不久就得了重病,她父親不得不帶她到鄰近的市鎮散兵醫治。可是藥石無功,病勢沉重的德蘭被帶回亞維拉的家裏等死。實際上她的確昏迷了整整四天,躺在那裏,簡直與死人無異。她在天主降生隱修院內的墳墓也準備好了,唯一阻止她下葬的是他父親。漸漸地,她復原了。再度回到修院去,不過她曾完全癱瘓了一些時候。當她完全複元後,她告訴人說,她的複元,全賴聖若瑟的轉禱,此後她一生對聖若瑟非常虔敬。


不過,天主降生隱修院的生活,與真正的加爾默羅隱修院的精神差得遠了,而德蘭自己大部時間也消磨在會客廳裏,她的道明會神師巴良神父的勸戒也無效。歸化她的是一幅很逼真的畫:“瞧,這個人。”這幅畫深深了她,從那天開始,她的內修生活有了改進;她越來越深沉,越來越趨向獨處。她另一個大幫助來自一位耶穌會神師。亞威利雖然只有二十五歲,卻有異于常人的洞穴力,他能辨認天主在德蘭的靈魂內的工件。稍後,她在一位虔誠的寡婦家裏住了差不多三年,這位寡婦也接受耶穌會士的靈修指導。


那時,隱修院並不很嚴格遵守與外界隔絕的規則,在很多方面,隱修生活很鬆散。1560年,德蘭和風個同伴決心改革加爾默羅的生活。不久之後,德蘭得自天主的命令,領導這個小團體。經過無數的困難和遲延,第一間革新的隱修院終於在1562年在亞維拉成立,並托庇於聖若瑟的護佑之下。


聖女大德蘭的餘生完全消耗在全西班牙各地建立無數修院的工件工作上。她不斷受到來自教會方面的神長、貴族人士和她自己的加爾默羅的姐妹的圍攻和批評。然而,天主也同時供給最好的朋友,最忠心的辯護者;他更向她沛降無數奧秘的恩寵。在1582年,104日,聖言濟亞西西的瞻禮,她終於在艾伯多密士奔赴主永恆的賞報。


作為“祈禱階段”的宣導人,聖女大德蘭在靈修史上可說無人能出其右,更遑論超越她了。從她那時起,歷史上幾乎所有的靈修作家,都在某種程式上受她的勞動著作影響,其中尤以聖亞爾豐索力奎裏和聖方濟沙雷兩人最值得注意。她的作品主要是為修女和加爾默羅跣足會士的弟兄而寫,可是當我們想到十六世紀西班牙異端四起的趨勢,她的著作的成功,就顯得更超卓了。當時西班牙流行著:西班牙-阿拉伯神秘主義、亞倫比托的啟明主義以及形形色色的路德寧靜主義。此外,我們也不能忽視嚴厲的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當時的負責人是熱忱和嚴酷的道明會士康諾(Melchior Cano)。


聖女大德蘭的教導,見於她的三部主要的著作:The Life ,The Way of Perfection,The Interior Castle(生命、全德之路及七寶樓臺),尤其是後者,是她成名巨著。和聖依納爵以前的許多論文不一樣,聖女大德蘭的著作,偏重實踐而少理論,多描述而少鋪陳,有無價的得自個人經驗的心理洞見和對他人的舉止精微的觀察。我們以下根據“七寶樓臺”,探索聖德蘭所剖析的祈禱進程。


她形容人的靈魂猶如一座有套間的城堡,它的正殿是基督君王的寶座。當靈魂的祈禱練習逐漸進步時,它就是從一個套間進到另一個,它穿過七個套間,最後來到最裏面的內室為止。大城堡的外面是一片黑暗,在圍著城堡四周的陰溝內,有令人作嘔的爬蟲在泥漿裏蠕動,靈魂一旦決心走祈禱之路,和把自己從受造物的包圍中掙脫出來,它就踏入城堡,開始循著祈禱之路前進,首先經過動態或制欲祈禱的三個階段,然後通過靜態或奧秘祈禱的四個階段。那麼聖女大德蘭所瞭解的祈禱是怎樣的呢?


她說:“我認為心靈的祈禱不外是友誼的交談,經常獨自和我們確知愛我們的這一位交談。”這是朋友之間親切的交談,一個人祈禱的進步,往往是他靈修生活進步的指示。雖然她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但聖德蘭堅持,祈禱的進步,不完全在於想得多,而在於愛得多。同時,她也和聖十字若望一樣,是維護靈魂自由的旗手。她力主靈魂應自由地臣服於對神的活動下。為此,她常常很警覺地保護靈魂,使它免受那些既定法則的虐待。聖德蘭並不認為祈禱的練習,就是靈修生活的全部;她也討論其他的題目,例如:自我的認識、謙虛、友愛、靈修指導、靈性上的友誼,制欲、刻苦和使徒工作等。


按照“七寶樓臺”所定,靈魂在祈禱之路上所經過的階段,我們發現,在第一個“套間”裏,靈魂是處於初學的階段,雖然生活在恩寵的情況下,但對世物仍有很深的眷戀,常有脫離它所立的善願的危險。在這個階段的祈禱完全 是有聲的祈禱。


進入第二個“套間”,靈魂開始誠心誠意練習心靈祈禱,不過這時常有心靈乾枯的困難的時候,靈魂也常有放棄努力的誘惑。這個階段的祈禱的特色是推論式的默想。雖然推論式的祈禱,是屬於反恩之類的祈禱,但不應該全部是推理的,應該以愛為終點。對於那些傾向于經常運用理智的人,聖德蘭提議他們默想基督,和他交談;對於那些難以駕馭他們的各種官能的人,她提議他們閱讀或慢慢朗誦一些經文,並一面讀一面默想經文的字句。


進入第三個“套間”,靈魂已進到自然或培養的祈禱的最後 一個階段,稱為培養的反恩祈禱。這是真切地意識天主臨在的階段,這時人所有的官能,都集中於反思和專注於天主上。聖德蘭認為,靈魂可以努力提高對天主在它之內臨在的意識,把自己完全放在神聖的旨意下,即使在從事其他的事務時,了盡力養成這一類的祈禱了。既然這個階段的祈禱是從苦修祈禱轉入奧秘祈禱的階段,人可以在不同的程度下經驗它。


第四個“套間”是引導靈魂經驗另一類奧秘的祈禱。這是超自然的、感召的祈禱,普通稱靜禱。這是一種感召或靜態的反思,主要包括在智力的層面上與天主密切共融,靈魂能活躍地意識到天主的臨在。


在第四階段裏的成全的祈禱,在真正的靜默的祈禱。在這種祈禱中,靈魂完全被神聖的愛所淹沒,與天主完全合一。不過,人的記憶和想像仍然是自由或“不受拘束的”,它們有時也足以干擾靈魂。因此,聖德蘭提議在天主面前收斂心神和保持靜默,反自己完全放在神聖的愛手裏。


天主在靈魂之內的運作,目的是抓住人所有的官能,把它們全部定注在天主之上。接著,在第五個“套間”,靈魂進入共融祈禱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裏,共融也有多種不同的程度。在簡單的共融祈禱中,靈魂所有的官能都收攝在天主之內,然後靈魂意識到天主的臨在,以致“當它深入自己,它一點也不懷疑它就在天主內,天主就在它內。”


當天主越來越全面地支配靈魂,越來越豐沛地以他的光和安慰,掩蓋它時,靈魂可以經驗到超拔的共融,這已是進入第六“套間”導入奧秘的“訂婚”的開始,和在苦修祈禱的最高階段一樣,靈魂這時已進入奧秘祈禱的最高階段,它也面臨最大考驗和痛苦,所不同的是,現在這些考驗和痛苦是奧秘或是靜態的煉淨。進入祈禱的這個階段的靈魂,常會得到特殊的恩寵,有些異常的神秘現象如:神樂、神奪、神移、神見等。然後,進入第七和最後的“套間”,靈魂會深深體會基督向他的天父的祈求:“為叫他們合而為一,就如我們原為一體一樣。我在他們內,你在我內。” (若172223)這是奧秘的神婚或轉化的共融的階段,聖德蘭認為,奧秘的訂婚和奧秘的神婚之間,關係非常密切,第六和第七的“套間”甚至可以合併。


在轉化的共融中,天主聖三往往以難以形容的方式,借一個理性上的意象表達,基督也常透過他神聖的人性,向靈魂啟示他自己。結果是靈魂達到完全忘我的境界,它渴望受苦,欣然接受迫害,同時熱切地渴望眾靈魂獲得救恩。這樣一來,奧秘的默觀祈禱,便戴上使徒使命的桂冠。因此,聖德蘭說:“瑪爾大和瑪利亞攜手合作。”


雖然聖德蘭閱讀過不少靈修的著作,例如:聖奧斯定的《懺悔錄》,方濟奧蘇納(Francis de Osuna)的《The Third Spiritual Alphabet》(《靈修第三字母》),拉裏道伯納汀(Bernardine of Laredo)的《The Ascent of Mount Sion》(《登熙雍山》)以及盧道夫的《基督的生活》等等,她的理論卻不是來自書本。事實上,在閱讀時,她常發現,書上所寫的,證實她自己的經驗。照她自己說法,她的教導的唯一根源就是天主。


但如果我們認為聖德蘭的教導,只限於奧秘方面的事,就錯了。誠然,她的書是為隱修女而寫的,但她明白不是她們每個人都能達到奧秘的境界。其實,她常說,成聖不包括異乎尋常的事,而在於如何把平常做得異常好。成聖的基礎是完全符合天主的旨意。“這樣,我們一旦知道祂所要做的事,我們就把全部心志放在上面……成全的愛的力量,就在於使我們全然忘卻取悅自己,以便取悅愛我們的祂。”達到這種成全的愛最快捷最確實的方法就是服從,完全放棄我們自己的意志而完全服從天主的聖意。至於促使人成長的工具,她特別注意勤領聖體,此外就是培養謙虛的精神,服從和手中之愛,恪守神貧,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愛天主。   



節選自《天主教靈修學史》  生命意義出版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sther 的頭像
    Esther

    Esther心靈花園部落格

    Es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