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8年11月05日


渴望:作祢的門徒                                                                 


讀經:路加福音:14:25-33
































25有許多群眾與耶穌同行,耶穌轉身向他們說:



25And there went great multitudes with him. And turning, he said to them:



26「如果誰來就我,而不惱恨自己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不能做我的門徒。



26If any man come to me, and hate not his father, and mother, and wife, and children, and brethren, and sisters, yea and his own life also, he cannot be my disciple.



27不論誰,若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在我後面走,不能做我的門徒



27And whosoever doth not carry his cross and come after me, cannot be my disciple.



28你們中間誰願意建造一座塔,而不先坐下籌算費用,是否有力完成呢?



28For which of you having a mind to build a tower, doth not first sit down, and reckon the charges that are necessary, whether he have wherewithal to finish it:



29免得他奠基以後,竟不能完工,所有看見的人都要譏誚他,



29Lest, after he hath laid the foundation, and is not able ti finish it, all that see it begin to mock him,



30說這個人開始建造,而不能完工。



30Saying: This man began to build, and was not able to finish.



31或者一個國王要去同別的國王交戰,那有不先坐下運籌一下,能否以一萬人,去抵抗那領著兩萬來攻打他的呢?



31Or what king, about to go to make war against another king, doth not first sit down, and think whether he be able, with ten thousand, to meet him that, with twenty thousand, cometh against him?



32如果不能,就得趁那國王離得尚遠的時候,派遣使節去求和平的條款。



32Or else, whilst the other is yet afar off, sending an embassy, he desireth conditions of peace.



33同樣,你們中不論是誰,如不捨棄他的一切所有,不能做我的門徒



33So likewise every one of you that doth not renounce all that he possesseth, cannot be my disciple.



                  


             


 

每日研經叢書的解經


論計算代價(十四25-33


耶穌說這話的時候,祂正在上耶路撒冷的路上。祂知道祂正向十字架前進;而與祂一起的眾卻以為祂是邁向一個王國。這就是祂要對他們這樣說的原因。耶穌儘量以生動鮮明的例子,告訴跟隨祂的眾,凡跟從祂的並不是前去承受世上的權勢和榮耀,反倒必須預備一顆忠心,準備犧牲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並要忍受苦難,就好比人掛在十字架上的苦難。


對於這段經文,我們千萬不可以冷漠和缺乏想像力的姿態,照字面的意思來理解。東方的言語就好像人的頭腦般那樣活潑生動。當耶穌吩咐我們厭惡我們所最親近,最鍾愛的,神並不是按字面的意思來說話。祂的意思是我們要愛祂勝於一切。


這段經文暗藏兩個真理。


(一)作為耶穌的跟從者,不一定便是祂的門徒;一個軍營的追隨者,並不一定是君王的兵丁;一件大工作的依傍者,不必費上任何氣力;這都是有可能的。有一次有一個人對一位大學者談到一位年青人。他說:『某某人告訴我,說他是你的學生。』這位老師毫不留情的回答說:『他可能聽過我講課,但他並不是我的學生。』教會最大的障礙之一,就是有太多冷淡的耶穌的跟隨者,而缺乏真正的門徒。


(二)基督徒首要之務,便是去計算跟從耶穌的代價。故事中所建造的樓,大概是葡萄園中的樓。葡萄園經常都建有高塔作為監視賊人之用,防止他們偷摘葡萄。一座半途而廢的建築物,是叫人不體面的事。舉一個例,在蘇橙蘭我們可以想起一座名叫『麥格的蠢事』(M'caig's Folly)的建築物在奧本(Oban)的後面。


在生命每一個層面,人都要計算代價。根據蘇格蘭教會的儀文,牧師在婚禮上會說:『婚姻是不可輕率從事的;而是要經過深思熟慮,以虔敬的,和敬畏上帝的態度來進行。』無論是男是女,都要計算代價。


某督徒的道路便是這樣。但是假如有人給基督這些至高的要求而嚇倒,讓他記他並不孤軍作戰的。呼召他走上這條向上的斜路的,必定與他同行,一步一步,直至在盡頭處與他相遇。


 



 


  與主對話


Ø          回顧我認識你至今,我失去了一切我愛的物質東西,可是卻在這失去的裡面,我卻擁有了許多精神的東西,我從一個我喜歡的點,被你引導去看祢創造的面。


Ø          你真的教導了我太多太多的東西,相對的祢也拿走了許多我心愛的東西,但是那又是阻礙我更認識祢的東西。


Ø          認識祢我總是千算萬算,但是我總是算不過祢,每次抱怨祢,等懂了又開始感謝祢,再回顧我算的真是我要的嗎?等事過境遷之後,又發現祢的英名。


Ø          我想我最感謝祢的是我的身體吧!未上神操之前,我只知道我全身過敏,但是我並不知道我連心靈也過敏,人與罪,都很容易讓我不舒服,只要不找出原因,我就是全身不舒服,凡認識我的人,都說我很虔誠,我每次都說我被逼的,我總是一副心不甘情不願。


Ø          愛祢要勝過愛家人,我記得祢跟我說過,祢要我切斷我身邊一切的情感,要歸到祢身上,從祢而來的,再傳遞給別人,當時不懂,但是現在我懂了!


Ø          記得以前靈恩服事的時候,劉美珊都一再交代,妳心底所要講的話,一定要從神而來,才有功效,人說的話,到門口他就忘了。而每次神師跟我說話,他也不跟我說人話,我跟他沒有情感的交流,他不是用人的情感與知識帶我,他是帶著我找神,同聖神一起幫助我,我那一個地方是沒有跟祢發生關係的,不斷的操練每一層面都要同祢說話、面對、省察。


Ø          主阿!謝謝祢自從認識祢,祢不斷的光照我的罪,我多少次跟祢說,我是誰阿!值得你如此早晚鑒察我嗎?我開使把指頭指向別人,跟祢說為甚麼你不去找他麻煩,為什麼你早晚找我麻煩呢?我要的不給我,只會給我難受的事。


Ø          但是我現在知道,背起十字架跟隨祢,才能讓我活下去,也因為沒有了我自己的情感,我才能更健康公正的面對人,也因為甚麼都沒有了,我才會去祈禱,過去我服事為甚麼會沾染呢?我也常常在別人的罪上有份,不就是以為我可以做甚麼,而跑到祢的前面去了嗎?


Ø          也因為經過這樣的煉淨,我的身、心、靈漸漸的不會被我的過敏所苦,而如今,好像已經好久,沒有人對我說:妳怎麼常常生病阿!


Ø          我的主阿!你知道我目前所需要的道路,請繼續引領我,讓我敬拜祢。


 



 


摩根解經叢書的解經


路加福音14:25-15:2
耶穌講完了那個例子,說明人心不願意進神國的事實之後,就離開了法利賽人首領的家。路加簡短而生動地描述了外面的情景,「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祂特過來對他們說。」
試想像當時的情景。路加強調人群的眾多。他說,「有極多的人。」在耶穌作工的那個階段中,無論祂到那裏去,都有一大群人跟著。各式各樣的人緊隨著祂,聆聽祂說的話,觀看祂行的奇蹟,他們對祂深感興趣,深深為祂所吸引,並且他們顯然對祂有好感,有一種願望想要與祂在一起,與祂聯合。
我們看見祂離開那法利賽人首領的家,開始往前行。我們可以想像祂背對著那房子,往祂自己的道路上行。那時在外面等待的群眾,就立刻跟著祂行。然後,「祂轉過來對他們說。」這就是當時的情景。
這一章剩下的部分記載了祂對群眾所說的話。然後,在第15章開始的兩節中,記載了祂的談話和行動所產生的影響。路加告訴我們,有兩種人受了影響:一種是群眾和罪人,一種是法利賽人和文士。
那一天祂所說的話,是從祂口中所出最嚴厲、扎心的話語之一。我們必須先記住,當時的群眾正被祂吸引,想要與祂在一起,有些想要作祂的門徒。耶穌轉過來面對他們,從祂所說的話裏,我們發現了作祂門徒最高的條件。祂曾重複三次說,「不能作我的門徒。」同時祂相對的,也啟示了作祂門徒的獨特條件。
這也是惟一的場合,祂如此清楚地解釋了祂設立這些嚴格條件的原因。
先來看看這裏所提出的作門徒的條件。每一次我讀的時候,都會有一種懼怕,都會問,這些真的是作門徒的條件嗎?每一個人讀到第一個條件,說要恨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生命,豈不都會產生一種害怕的感覺?但祂確實是這麼說的,如果作不到這點,「就不能作我的門徒。」
第二個條件乍看之下不太驚人,其實是更令人吃驚的。「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這裏面有一些宗教、神學、和教會上的語氣,我們很容易接受它。但請留意其中的,自己十字架,一詞。耶穌沒有說,背著我的十字架,祂乃是說,背「自己十字架」。當然我們最終必須用祂的十字架來解釋這裏的十字架,但祂所強調的乃是個人自己的十字架。
接著我們的主又第三度用這樣的句子,來總結祂前面說過的兩個條件,「你們無論甚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包括你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並且背起十字架,「就不能作我的門徒。」
主從未說過,作基督徒是件容易的事。我們的信息是錯誤的,我們宣告作門徒很容易,結果卻沒有達成神交給我們的使命。我相信,我們的失敗是在於我們向年輕人介紹基督時,將我們的信仰渲染成一個得到快樂生活的祕訣。如果我們能像耶穌一樣,介紹基督教是一種改革的運動,我們就能更成功地得著年輕人。從頭至尾,基督教信仰中最重要的就是十字架。
「人到我這裏來,若不恨(參中文聖經小字)……」就是這一點使我們躊躇不前。我們必須記住,這裏是東方慣用的語法,用來表現一種尖銳的對比,「恨」這個字是用來與「愛」相對立的。我們不必要說,耶穌不是在聲明我捫心中對所愛的人應該懷著敵對的態度。祂當時面對著的,是人對祂所提到這些人的忠心,可能超過對祂的忠心。令人注目的是,祂所提到的這些東西或人,沒有一件是低俗的,卑賤的。人常常會在美麗的事物,和對祂的忠心之間有衝突。人類的生命中,沒有甚麼比對父母的愛,對妻子的愛,對兒女的愛,對弟兄姐妹的愛更善更美的了;但這些美麗的事卻常常可能威脅到我們對主的忠心。因此祂宣告說,即使有片刻的時間,我們最高的屬世之愛和基督的呼召有了衝突,我們只有一個法子去行,就是跨越過我們自己的心,毫無妥協,毫無疑問地去跟隨祂。
這一點最終必須用下一個條件來說明。「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背十字架的意思,就是倒空生命中一切出於自私動機的事,雖然這些事也可能是高尚的。如果一個人到了某一個時候,基督呼召他在生命的態度和行動上,過一個犧牲的服事生活;同時他又面對美麗的屬世情感之吸引,在這兩者中作抉擇時,他惟一能作的,就是遵照耶穌所提出的條件,去跟隨祂。
耶穌又加上了「和自己的性命」,使這一切更加崇高。人還會愛甚麼勝過愛自己的性命呢?魔鬼和耶穌常常說同樣的話,但卻出於完全不同的標準和含義。魔鬼首先對人說,「你們便如神。」耶穌也對我們說,「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兩者都呼籲人要像神,但其中卻有天淵之別,因為這兩個對神的觀念是截然相反的。關於這裏耶穌所說人對自己性命的態度,使我想到撒但曾對神說到一個人,「情願捨去一切所有的保全性命。」我也記得耶穌說過,「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
這兩件事使我們看見,人對自己生命的價值應有的估量;並且明白耶穌所說,除非人符合祂所呼召的條件,恨惡自己的性命,否則不能作祂的門徒這句話的意義。
這些條件的嚴厲性是不言而喻的。今日我們抱怨這些條件太嚴苛,豈不是有些遲了?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我由鄉間匆匆返回倫敦,在那致命的八月天裏,我看見一批一批的英國子弟被送上戰場。他們唱著軍歌向前邁進,我日以繼夜地可以聽見他們的腳步聲,他們都是優秀的年輕人。難道他們不愛他們的父母?不愛他們年輕的妻子?不愛那正揮手告別的兒女?不愛他們的兄弟姐姝?不愛他們自己的性命?他們當然愛!但是,時候來了,有一個遠比他們屬私己的愛更高的呼召臨到他們,他們就前去,忠於那個呼召。
耶穌所要的是全部,祂需要全部。當我們談到祂第一個條件的嚴厲性時,難免會引起一個疑問,基督所要求的忠誠,是否低於我們年輕子弟對於國家的忠誠?祂要求得更多,祂要求我們撇下一切所有的。祂呼召我們前進,永不回轉,永不妥協。
祂的第二個條件,說明了祂的第一個條件。「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十字架就是惟一的說明,因為祂的計劃就是犧牲。十字架是惟一的方法。因此祂說,人若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從祂,就不能作祂的門徒。因為祂走的是十字架的道路,祂的門徒也必須走這一條道路。
十字架是甚麼呢?它的意義何在?我們常常聽到一些信徒談到他們所經歷的十字架時,所說的話非常荒謬。我聽過一些很虔誠的人說到他們所受的苦,所遭遇到的肉體上的疾病,心理上的困擾,物質上的損失,他們稱這些個人所受的苦為十字架。他們談到這些經歷時會說,「當然啦!我們必須背負十字架。」那並不是十字架。我不能僅僅因為受了苦,就說是背負了十字架。如果受的苦只是以我個人為中心的,只是以我個人作出發點,那就僅能稱為受苦,那不是十字架。神知道我並非對受苦一事毫無同情心。但除非我們是為義、為善行、為作基督徒而受苦;除非我們是照神的旨意同情別人而受苦,因幫助別人而傾倒出自己,否則我們就沒有觸及十字架的範圍。我們只能用祂的十字架來詮釋我們的十字架。
我發現如果把耶穌在該撒利亞腓立比所說的話,和使徒保羅受聖靈啟示所寫出的那一段有關主自己的話,並列來讀,是非常有趣,並且富啟示性的。保羅寫道,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那就是十字架。「反倒虛己」,「死在十字架上」。我如果要跟從祂,也必須倒空自己。祂一路走向十字架;我如果要作祂的門徒,必須甘願接受十字架,作為我一切生活和服事的原則。祂在這裏的意思就是如此。祂說,人若要跟從我,就必須進入我的計劃中,必須走我的道路。作門徒的意義不僅是保證靈魂得救,並且是在患難中與祂有交通,然後與祂一同得勝。除非我們預備好這樣作,否則我們不能作祂的門徒。
聲明了作門徒的條件之後,祂接著解釋祂所以定下如此嚴格條件的原因。祂說,「你們那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接著祂又採用另外一個比喻,說到一個王出征前,先要酌量一下。
祂為甚麼要舉出這樣的例子呢?祂為甚麼要在那個時候,用蓋樓和出征的比喻呢?
我想這段經文恐怕是新約聖經中最被誤解的一段了。被誤解的原因出自一個小小的詞──「這樣」(見14:33)。如果這個詞譯成「這樣」,就等於暗示祂的意思是,你若要跟從我,就必須這樣先估計一下所花費的代價,就像那個蓋樓的人事先算計花費,或像那個國王,出去打仗以前先坐下酌量,能否用一萬兵去勝過對方的兩萬兵。事實上祂根本不是這個意思。按耶穌的意思,這個小小的詞應該譯為「所以」。祂的那些條件顯示,一個人若跟從祂,就不能算計花費,不能和其它利益比較,不能在世俗的愛和耶穌的呼召之間討價還價。
祂不是告訴人,他們必須算計花費。祂乃是告訴他們,必須算計花費的是祂自己。祂是那蓋樓的人;祂是那爭戰的王。這就是祂舉出這兩個例子的原因。祂說,「所以」,也就是解釋祂的條件為甚麼如此嚴格,為甚麼你們必須符合這些條件,否則不能跟從我。祂似乎這麼說:我在世界上,就是為了蓋樓,為了爭戰,因此我的工人和軍人的品質,對我是攸關重大的。
聖經一切的啟示可以照亮這一段話。祂已經接近了祂服事工作的尾聲。大約六個月之前,祂也用過同樣的兩個比喻。祂在該撒利亞腓立比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建造;「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爭戰。在兩個場合中,祂都啟示了祂對祂在世上工作的估量。祂來到世上,是為了建造。祂來到世上,是為了爭戰。祂主要的目的是建造,但在建造的過程中,祂必須作拆毀的工。祂是蓋樓的人,但祂也是爭戰的王。這與整個聖經的啟示是一致的。聖經的歷史,就是神為了犯罪的人類採取之行動的歷史。那是建造的作為,也是爭戰的作為。聖經以一個園子開始,以一個城巿結束,在開始與結束之間,就是神為建造那城,在歷世歷代所經營的事蹟。而在這過程中,由於人的罪,祂就成了爭戰的人子。
司布真(Charles H. Spurgeon)曾發行一本雜誌,取名為《劍與鏝刀》(The Sword and Trowel)。他為甚麼會替這本雜誌取這樣的名字呢?他是從尼希米的故事得到靈感的。但沒有人能肯定的說,他命名的時候未認出裏面更深刻的含義,而僅僅是因那個故事,就為那本基督教刊物命名。尼希米和那一班人,是一手拿劍,一手拿饅刀修築城牆。同樣的,我們主所舉的例子也與神所啟示的作為相符合。
再來看看那一群被祂吸引,對祂懷著興趣的群眾。祂轉過來,給了他們作門徒的條件。我相信祂當時看見了群眾的臉上所反映的心思,那也是人類心中的想法,是我心中的想法。他們看著祂,他們似乎說,你為甚麼要把條件定得如此嚴格?我們都喜歡你,被你吸引;只要你同意,我們就可以擁戴你作王。我們願意跟從你。
祂看見他們的表情,知道他們的心思,祂實際上說,我告訴你們為甚麼我把條件定得如此嚴格。我來世上是為了建造,為了爭戰。我要跟從我的人始終站在我旁邊,直到樓蓋好了,戰爭勝利了。耶穌關心「質」遠勝過「量」。如果今日神的教會也學到了這個功課,教會的會眾可能就被淘汰不少了。我們若不再吹噓自己的教會有多龐大的會眾,我們就能很快得到潔淨。
這裏也適用基甸的故事。神使用三百個真誠的壯士來成就的事,遠勝過三萬二千個烏合之眾所能作的事。主所要的人,是祂能靠得住的人,能夠和祂一起辛勤砌磚,一起衝鋒陷陣,直到祂嬴得戰爭,建好祂的城為止。那就是祂定下嚴格條件的原因。
最後祂說,「鹽本是好的。」祂改變了比喻中的表號,再度使用祂早期事工中曾對門徒用過的此喻,那時祂說,「你們是世上的鹽。」
「鹽本是好的。」但它若失了味,又有甚麼用處呢?祂帶著諷刺說,「或用在田裏,或堆在糞裏,都不合式。」都沒有用處。耶穌說,人若沒有鹽的功用,對我來說他們都是無用的。那些視基督教信仰為愉快、輕省道路的人,他們本身沒有氣味,在這世上不能產生防腐的作用,不能阻止腐化的蔓延。「鹽本是好的,且若失了味,可用甚麼叫它再鹹呢?或用在田裏,或堆在糞裏,都不合式,只好丟在外面。」
然後,祂以一個挑戰作結束,「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最後,請注意結果。「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眾稅史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祂講道。」把這兩節連在一起是頗有啟示性的。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祂,想要聽祂。那些知道自身需要的人,就是願意靠近君王和救主的人;雖然祂設立的標準是如此高。然後呢?
「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這些志得意滿的人,絲毫不為祂的話所動,反而拒絕他們所看見的。他們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
雖然耶穌已經宣告了如此嚴格、必要的條件,足以使歷代的人為之戰兢,但祂卻接待罪人,與他們一起吃飯。祂所說的話對稅吏和罪人產生了影響,他們深深被祂嚴厲的話所吸引。另一方面,法利賽人和文法利賽人和文士卻拒絕所看見的,因為他們沒有見到祂話語中真正的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sther 的頭像
    Esther

    Esther心靈花園部落格

    Es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