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amdgchinese.org/big5/main.html 取自耶穌會中華省-神聖空間
閉上眼睛,或是凝注前方的某一點。現在,讓你整個人的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感覺上。可以從腳開始,逐漸往上,無論你能感覺到身體的哪個部份,都可以讓注意力在那裡駐留片刻(能停留久一點更好),然後再轉到另一部份。注意力要放在你的感覺上,而非對感覺的思想上。如果你不太舒服,或覺得癢,或者想換個姿勢,只要察知這不舒服的感覺,並讓自己安心地體認到這不要緊就好,然後保持不動,繼續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身體的感覺上。
我們的理性不太容許自己長時間這麼做而仍感平安,因此它會開始要求我們注意,提出批評和問題:這根本就是在浪費寶貴的時間。這跟祈禱有什麼關係?它是不是某種印度教的修行?目的何在?處理這些問題和批評的方法,就和你處理癢的感覺一樣。只要察知它們存在就好,然後便回到身體的感覺上。
若是你願意,你也可以進入更明顯的祈禱,反覆誦念聖保祿的句子:我生活、行動、存在,都在祂內。
(改編自 God of Surprises by Gerry W Hughes SJ)
專注地去感覺涼涼的空氣進入你鼻孔,和你所呼出的溫暖空氣。剛開始你可能會因為意識到自己的呼吸,因而干擾到它,變得有點不規律;不過一般而言,這現象不會持續很久。但是假如這現象持續下去,你發現自己呼吸變得困難不順,那麼就請你暫且不要做這個操練。
多數人會發現,做這個操練時,他們呼吸的模式有所改變,變得更深也更緩慢,而自身開始感覺有點睏。這操練本身是很好的放鬆練習,但是若你想用它來做比較明顯的祈禱,那麼,以吸氣來表達你在生命中所渴望的一切(不管實際上它看似多麼不可能),並讓呼氣表達你將一切──你生命的一切,包括憂慮、罪過、罪惡感和悔愧──交託給天主,順服於祂。
重要的是,在這樣做的時候,請別判斷自己,無論是自我讚許或自我否定皆不宜。將你的注意力專注在你對交託所有憂慮的渴望上,而不要抓著這些憂慮不放,彷彿它們是你寶貴的財產似的。
(改編自 God of Surprises by Gerry W Hughes SJ)
從一粒沙中看見世界
一朵野花裡窺望天堂;
以你的掌心握住無限
在一個時辰內擁抱永恆。
摘自William Blake,「純真預言」“Auguries of Innocence”
向著仁慈、悲憫、和平與愛
眾人在苦惱中獻上祈禱;
同樣地,對這些帶來喜悅的美德
人們報之以感謝。
因為仁慈、悲憫、和平與愛
便是天主,我們親愛的父,
同時仁慈、悲憫、和平與愛
也是人,祂的孩子,祂所關心的。
因仁慈有一顆血肉的心,
悲憫有人的面貌,
愛,是取了人形的神聖,
和平穿著人的衣裳。
於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每個人
在他的困苦中祈禱時,
便是向取了人形的神聖──
仁慈、悲憫、和平與愛祈求。
而眾人均須愛有形之人,
即使在外邦、猶太或土耳其;
凡有仁慈、悲憫、和平與愛居住之處
天主也居住在那裡。
William Blake, 「神之肖像」“The Divine Imag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