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引用網站:http://www.kimen.com.tw/H7/A-2.htm
易經與中醫
易經和中醫到底它們的關係如何,易經講陰陽,在中醫也講陰陽,中藥也講陰陽,病也講陰陽,人體也講陰陽,中國一部偉大的著作就是易經,它涵蓋整個哲學和科學及玄學,自古以來各派各門都從易經發展出來一套思想系統,如地理風水、紫微斗數、八字、占卜、中醫裡的針炙、藥物、醫理、湯頭、丹道,包括現在電腦理論,都涵蓋在易經的範疇,易經可以說是一部天人哲學。
中醫的起源,大家都知道神農嚐百草日中七十餘毒,是中藥的開始,黃帝內經和難經,是中醫醫理的始姐,東漢張仲景著傷寒論是中醫理論的開始,針炙到了東漢王莽時才有完整穴道記載,目前銅人所刻,都是歷代不斷的研究和實驗,直到清朝乾隆皇帝才統合著一部醫宗金鑑,清朝汪昂著本草備要和醫方集解及湯頭歌訣,目前所沿用都是這些中醫書籍,但是這些書籍光看文字和字義,沒有臨床實驗,很難窺知其重點所在。
在傷寒論裡有六篇,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這六篇三百多條條文,文義艱澀難懂,如果傷寒論看不懂,想窺其中醫的奧祕是乎很難。其次是汪昂的本草備要和雷公泡製,中藥的製法過程和藥材的等級,對病情有很大的關係,藥材的產地氣候、時間,各有不同,再來就是取藥的過程,依藥的製法,自古以來都有記載,在本草備要和雷公泡製都記載相當清楚,讀中醫書籍必須要融會貫通,不能祗在文字上捉摸。單味藥材的取材和泡製過程瞭解後,再來是複方的配合,醫方集解和湯頭歌訣,是目前採用最普遍的二種書。
黃帝內經和難經,在中醫醫理是很重要的書,內經從養生之道到病的起源開始談起,難經則從人體的經脈談起。所以必須熟讀兩本書的字義,每一句都是歷代先賢心血的結晶,一代一代的延續留傳下來,先賢著書立文,非經反覆求證絕不敢輕易的記載,唯恐後代子孫以訛傳訛,誤人匪淺,如今西醫盛行,把中國老祖宗留下來,視為不科學,取其方便,不遵照古老傳統泡製,且說中醫療效太慢,真是太枉費中醫幾千年來先聖諸賢的苦心及心血,在中醫歷代有著作,每一個朝代算來不過只有一、二位而已。
太陽主表,這表字應該用來表示人體外圍的保護層,它是六經的啟源,所謂六經:所指的是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總共有六經而統合榮衛,榮衛這裡指的是陰陽,為什麼,因為六經裡三陽三陰,從易經的觀念和思想產生,在中醫裡所演變出來有很大的關係,從太極生兩儀到四象,再從太陽和少陽合成陽明,太陰和少陰合成厥陰,所以總共有六經,而六經又分陰陽,如此就變成十二經脈,手太陽、手陽明、手少陽、手太陰、手少陰、手厥陰,足太陽、足陽明、足少陽、足太陰、足少陰、足厥陰,以下表來看較為清楚。
太極 | |||||||||||
陽儀 | 陰儀 | ||||||||||
太陽 | 少陽 | 少陰 | 太陰 | ||||||||
太陽 | 陽明 | 少陽 | 少陰 | 厥陰 | 太陰 | ||||||
手 太 陽 | 足 太 陽 | 手 陽 明 | 足 陽 明 | 手 少 陽 | 足 少 陽 | 手 少 陰 | 足 少 陰 | 手 厥 陰 | 足 厥 陰 | 手 太 陰 | 足 太 陰 |
小 腸 | 膀胱 | 大 腸 | 胃 | 三 焦 | 膽 | 心 | 腎 | 心 胞 | 肝 | 脾 | 肺 |
五臟六腑行十二時辰 | |||||||||||
寅時手太陰 | 午時手少陰 | 戍時手厥陰 | |||||||||
卯時手陽明 | 未時手太陽 | 亥時手少陽 | |||||||||
辰時足陽明 | 申時足太陽 | 子時足少陽 | |||||||||
已時足太陰 | 酉時足少陰 | 丑時足厥陰 | |||||||||
五臟在裏六腑在表 | |||||||||||
寅時行肺 | 午時行心 | 戍時行心胞 | |||||||||
卯時行大腸 | 未時行小腸 | 亥時行三焦 | |||||||||
辰時行胃 | 申時行膀胱 | 子時行膽 | |||||||||
已時行脾 | 酉時行腎 | 丑時行肝 |
肺在裏大腸在表;脾在裏胃在表;心在裏小腸在表;腎在裏膀胱在表;肝在裏膽在表。
外因:就是由於外來因素所引起各種疾病,如天氣變化,意外傷害。大都是從外表直接受到侵襲,或工作中受到意外傷害,表氣壯在這裡不包括意外傷害,單指天氣各種變化而言,天有五氣為濕氣、燥氣、寒氣、暑氣、風氣,這五氣彌漫空氣中,人靠著鼻子呼吸,直接由肺部來控制,因為肺主氣。如果衛固榮守,衛字可以以陽氣來講,那麼榮字可以陰氣來詮釋,因為一個人陽氣盛,抵抗力比較強,不容易受病毒侵入,縱然受外來病毒侵入,本身抗體強,有時也可以消滅病毒。表氣壯和太陽主表,表字是同一含義,從這個表字來研究,它具有很深涵義,因為任何一件事物它都有一層表面保護著,如果這層表面遭受到破壞,就失去原來面貌和價值,人的身體也是一樣,平常食、衣、住、行,四時氣候變化,都直接影響到人體本身的活動力,而關係到健康情形,這一點不得不謹慎注意。
當一個人陽氣虛而陰氣盛,那麼就很容易生病,譬如表像似一座城堡,如果城堡四周毫無防禦,就很容易受敵人侵入。天氣變化,不會傷人,必定是本身身體虛弱受風邪或寒冷侵入,感冒發燒,併發各種症狀,影響五臟六腑,再加上飲食失調,如此日積月累下來,又沒有適當休息和調養,才使病情更加複雜難治。
天地之外乎,不過陰陽而已,陰陽又分類很多,如寒暑,虛實,表裏,水火,內外,前後、上下。陽為暑、為虛、為表、為火、為外、為後、為上。陰為寒、為實、為裏、為水、為內、為前、為下。陰邪或陽邪各從不同生活環境,起居習慣,工作因素,個人嗜好而侵入。風為什麼是陽邪呢?天地不正邪氣能產生八方風,東風,東南風,南風,西南風,西風,西北風,北風,東北風,八風因氣候的關係,而直接影響人的本身,人抵抗八風的侵襲,第一道保護層就是皮膚,而皮膚是人的外表,所以表層受到傷害,就直接往裏而進入到肌肉和血液,再進入筋骨。寒為什麼是陰邪呢?因為風邪侵入,而衛氣就是陽氣遭受到破壞,轉而進入體內,體內的陽氣就逐漸失去,那麼陰氣也就逐漸凝聚,而停留在五臟六腑之間,所謂陽盡而陰生,陰盡而陽生,當身體內陰邪逐漸消失,陽氣就逐漸恢復過來。
如果剛開始受風邪,只是在皮膚和肌肉之間而已,則有流汗,表示藥性將體內風邪逐出體外。如果沒有流汗,表示風邪漸漸由肌膚滲入筋脈裡。由表而入裏,將轉為陰邪,陰邪在裏,如果確定為陰邪也就是實邪,因為風邪開始時由太陽膀胱經直接影響,肺主皮膚保護外層,而肺主氣因受風邪侵襲,症狀皆由膀胱經經過穴道所發生,如發熱、頭痛、項強。如果以人體五臟六腑來分陰陽,六腑屬陽,五臟屬陰,在五臟裏,心肺在上屬陽,三陰脾肝腎在下屬陰。
以上如果用之得當,其風邪寒邪就能立即而解,反之就會使病情加重,因為邪未解,可以傳遍六經,用之不當,反而引賊入門,如果邪傳到了少陰,可能水化以為寒,火化以為熱,或火化以為陽熱,或水化以為陰寒,病變隨身體虛實狀況各有不同,以風為百病開始,人靠著鼻子呼吸,天有五氣隨風各有不同變化,直接由鼻子吸入。
太陽所指是膀胱經,太陽之為病,也就是太陽經所經過的經絡,引起的症狀,太陽主表,而表包括衛陽和榮陰,風邪侵入的話,衛陽首當其衝,轉而為寒邪,侵入的話就是榮陰,中風和傷寒這兩種都屬於表症,而非裏症。人體首先感受得到是皮膚,因為皮膚在最外層,而肺主皮膚又主氣。太陽膀胱經脈,在上額頭相交於巔,再入腦,繞一圈後,還出下到頸項,相連於風府、風池兩穴道,風池、風府兩穴道,太陽穴兩側,會隱隱做痛,頸部或背部強直僵硬,因為這是膀胱經所經過的地方,如果是偏頭痛那就不屬於太陽病,可能是陽虛所引起的症狀,或陰虛所產生內寒畏冷怕風,在辯證論治要細微觀察。再來就是惡寒,惡寒也就是怕冷,因為被邪氣所傷,最外層皮膚碰到風會感覺冷。
太陽初病發熱為表症,初期受風所侵襲,又被陽邪所侵入,以致於衛受病而無法固表,陽邪內侵閉塞而發熱,使毛細孔疏而汗出,流汗以後會感覺身體舒暢,這是表虛症狀。當吹到風時,又會感覺到怕冷,因汗出過多使陽氣消失太多,所以才會表虛。風性柔軟緩慢,故曰脈緩,又名為中風。當太陽病好之後,無發熱和惡風情形,此時因病剛痊癒,而陽氣因汗出而消耗,必須要補中或益氣,如果無發熱,可以補中,補中氣不足也就是肺氣,增強抵抗力,否則再受風邪侵襲,必會加重其病。
太陽中風發熱,在退熱之後,因汗出而體內水份失去太多,必然口渴,絕對不能生飲冷水,如此將是火上加火,因為汗出促使虛火上昇,冷水屬寒,飲入體內化為熱。太陽表證初癒,必然胃空虛,想吃食物,油炸滑黏辛味刺激物不可食,必須以清淡食物,容易消化吸收,以增加體力。因為油炸滑黏辛味刺激物,反而使病菌得到營養,去破壞體內的抗體。
太陽表症狀,所出現本是發燒,服藥後以流汗來驅體內風邪。由於邪氣盛,衛受風邪所入侵則發熱,精氣遭侵奪則虛,榮陰氣弱,故說榮弱。為了驅逐體內風邪,使風邪從毛細孔而汗出,榮衛調和,氣血循環正常。
許志輝 撰寫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