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引用網址:http://www.shanxixiuyuan.com/sxnk/annaul/A014g.htm


德日進神父的進化論與神觀


劉賽眉


神學年刊 第十四期 1992-1993 87-93頁


 


**********


 


引言


德氏被列入我們研討之範圍,我想不僅由於他是一位現代先知,更因為這位先知與中國有一段很深厚的因緣。德氏在中國居住二十二年,對我國地質學界及古生物學界之研究頗有貢獻,他本人亦是一位傑出之地質學及古生物學者。


德氏生前曾因從事打破科學與宗教之間的隔閎而遭受流徙放逐之苦,他曾經被猛烈攻擊後來又被崇敬的人物。1957年天主教教理審核部曾禁止他的書出版,而他的思想亦受到他的上人所懷疑。因此而被流放到中國來工作。1932年他和幾位中國和國際學人發現了周口店的北京智人。可是,當德氏死後,他的思想竟然影響普世,其智慧不僅影響天主教的神學,而且影響到世界的科學及哲學的思潮。他已出版的十部書,總銷量達到一百萬冊。而且各地紛紛成立研究德氏思想的組織。


在古生物學方面,德氏曾協同發現了「北京猿人」——最早類似人形的動物。


一.人物描寫


德氏死時享年七十三歲,出身於貴族家庭,內心雖懷有深沉的痛苦,但卻常帶著光輝的微笑。


他有一顆熱愛人類和大自然的心,他常說,「地球是橢圓的,所以友情可以環繞起它來」。


接觸過他的人描寫他說,這位神父充滿幽默,機智,具有溫暖的性格,和吸引人的謙誠態度。只是有人以為由於他的工作範圍和所接觸的人物,均大部份為學者,故雖在中國二十多年,而似未學會中文。此外,由於地出身的背景和他所從事的工作的性質,放在他身上常流露出一種高貴的氣質,使人感到他有貴族之氣派,其實,德氏為人甚為謙厚樸實。


二.德氏的進化論與神觀


德氏的進化論是典型的有神進化論。他以為凡進化都是由簡而繁的,而進化是一切事物的基本原則,一切都在進化中。就在這進化的思想中,德氏綜合了科學與宗教,教會與世界。


世界不斷在進化,宇宙不斷在進化,而教會就是在這進化的洪流中存在,教會是一個不斷地進化的奧體。「進步」成為了教會的使命。


德日進感悟到神是在大自然和宇宙中,因此,有人懷疑他是泛神論者,其實不然。


德氏的神學是以「科學言語」來表達的神學。他的「神」基本上是在宇宙中又超越宇宙的,祂既在宇宙中推動宇宙的演進又超越宇宙,吸引著宇宙的進化,由此,在宇宙的進化中,基督內的天主是「始點」又是「終點」(是α及Ω)


1. 德氏的進化觀


影響德氏的是幾位生物學家的思想:


1809年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Lamarck)1859年達爾文的「物種原始」,其中指出物種可以改變,種類之界可以跨越,而後來魏斯曼(Weissman) 的「突變」則與達爾文的生存競爭與自然淘汰說相結合,成立了穩健的「生物進化論」。


德氏就是應用了這「突變」的思想來解釋他的進化論,簡言之,德氏視宇宙是一個整體,是一個不斷地創生的有機體。它的進化步驟,可以用下列圖表顯示之:


無生物(物質) 生物 有意識的生物 有心智的人(人化) 精神化(人文化)


德氏配合了基督信仰的反省,憑人類的過去,來了解現在,而展望未來,給人類指出一個樂觀的遠景。


人是靈肉的整體,且正在「人化」的過程中。現在具有心智的人,應該運用其思想和愛心去人化,去孕育更優秀的存在,而人是現階段演化的軸心。而演化的矢頭是指著「終點」(Ω) 的圓滿。


德氏思想的綜合


(1)宇宙是一整體。


(2)宇宙是動態的。


(3)「表」與「裡」的演化:「質」與「量」的互相影響。


(4)物質——生命——意識——心智的節節演進。利用突變的原理。


所謂突變,就是物件演化到某階段就會有一轉捩點,在此點上突變,大跳躍,而進入另一階段,當進入一階段時,前一階段的特徵便逐漸消失。例如,嬰兒進入成人,成人身上失去了一切嬰兒的因素。(物的「表」「裡」一起進化)


(5)物質內有一股內在衝力,使一切由基層而上衝;但亦可以說有一超物質在外吸引走向更完美。


(6)演化的軸心顯然在人身上通過,指向奧美茄點。


(7)演化的完成需要人的自由合作。


2. 德氏的物觀


德氏以為每一物內有一個「裡層」。在「物裡」不斷地產生細微的改變,在達到一定界限時,才突然暴露。這「裡層」德氏稱之為「意識」。物質的「裡層」與「表層」在進化過程中是互相消長的。「表」「裡」是同一演化現象的兩個層面。


物質與思想(精神) 不是屬於同一層面的,然而兩者並非對立,人則是物質能與精神能合一的最好例証,所謂「人化」都是以物質為起點的。























物質能



——



切線能





 



 



 



 



 



基本能



意識能



——



軸心能





 



兩者只是由於結構的程度不同而產生兩者的差別。


德氏以為物質不一定是拉扯人向下的東西,在我們對物質採取立場之前,作抉擇之前,它只是一個坡路,可以踏著它上升,也可以往下降。


可是,由於聖子降生成人,物質便含有一種朝向「更成全」的內在向力。


由於我們是插足於宇宙之中,我們各自站在各個層面上,或者說是站在坡路各個基點上,而且,從這一點開始,因著環境與教育的不同,各人的任務是不斷超昇而走向天主。賜予給我們的一連串受造物,它們都不必是障礙,反而應是被利用的中介物,是使我們和睦共處及鍛鍊人的東西。


為德氏看來,信徒的神修是不能脫離此物質世界的,反而人是踏著這物質世界而上昇。


3. 德氏對十字架的看法


德氏對十字架的看法也非常樂觀。一般而言,我們常常視十字架是一種悲痛,限制和壓抑的象徵。是達到崇高目標途中的苦痛和壓力。


可是,德氏以為這樣的神修觀是不配合基督的信仰的,他以為「十字架」不是「非人道」的事,而是超乎人道的事,其實,在人類開始存在的那一刻,十字架已豎立在導向受造物可以到達的最高人之路的前面。因看啟示之光愈來愈大,原先人只看到的是兩條禿木,後來則看見了上面的耶穌基督。


「十字架」也真有與世界一刀兩斷的意義,十字架是在祂邀請人攀登的上升之路上,強迫人跳過臨界的絕壁。因此,人的腳不斷脫離,跨越,而演進成長。


換言之,十字架是必須的,是人自我跨越,走向成全的關鍵與標記。


4. 德氏的基督


德氏視基督為「潛入物質之中,成為物質之一部份」的上主。


基督在物質之中,指導進化。祂用「融合」和「昇華」方式,把大地的精華吸向自己,當這工程完成之時便達到保祿所說的,「上主在萬有之中作萬有」,萬物同歸於上主。


5. 德氏的新視野


A. 對教會的影響


德日進將「創造」視為是末日才完成的工程,創造並不限於開天闢地的一剎那。


現在教會亦受到德氏的影響,對宇宙,教會本身和其他問題,皆由「動態」及「演進」的角度去看。


B. 德日進亦影響了教會對「原罪」的看法


雖然,德日進因「進化論」及「原罪」的文字,而惹起教會方面的一時焦急。因為他從「缺陷」方面來談原罪。


到底,今日在原罪神學上,神學家所謂的「世界之罪」(Piet Schoonenberg) 和「集體位格」之罪等,不能說不是受到了德氏的影響。


C. 對「愛」的新強調


在現代所重視的「通過愛人而愛天主」的口號裡,實在充滿了德日進的精神。


自從人達到人化之後,愛有了新的意義,它是建設人的品格的。


在進化的過程,特別是在人化中,愛是很大的原動力。


德氏的著作,教宗若望廿三世不僅閱讀過,而且在他的「地上和平」通諭中用了德氏的用語。


6. 德氏的兩大著作:——「神的氛圍」及「人的現象」


這兩本書可以稱為德氏的代表作,前者是信者的心聲,後者是科學家的表白。


A. 神的氛圍


背景


這本書除了受到若望和保祿的書信影響之外,骨子裡是奧古斯丁的神學。


(1)注重的是以「心靈」去接觸神;強調以「愛」為中心。


(2)個人的修養方面,則採取「由外而內,由內而上」的途徑。


(3)強調「基督奧體」和「上主之城」兩個觀念的內容。


 (德氏重視在耶穌基督內人類的一體,宇宙不斷地進化,通過「融合」和「上升」而凝為一個「大位格」,而使到一切達至融合和上升的力量就是愛)


B. 人的現象


除了是進化論的科學觀之外,這本書內的哲學背景是受到柏格森的影響,亦同時是受到多瑪斯的感染。(他的物之「裡」就是由他士林哲學的「元型」蛻變而來)


德氏以為天堂與大地不是對立的,從建立大地而達到天堂。


7. 德氏與聖體聖事


聖體是耶穌聖化物質最具體的標誌。當司鐸說:「這是我的身體」時,他不但祝聖了麵餅,而同時聖化了整個宇宙。


人類轉化了物質世界,而聖體轉化了人類,聖體是延伸了耶穌的降孕,經過人的努力與奉獻,使宇宙基督化。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sther 的頭像
    Esther

    Esther心靈花園部落格

    Es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