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引用網址:http://my.opera.com/mrxie/blog/show.dml/1656982


曼陀羅思考法、九宮格思考法


Thursday, 10. January 2008, 11:58:42


Think, 曼陀羅, 九宮格


曼陀羅思考法的意義


曼陀羅藝術原本起源於佛教,被今泉浩晃先生加以系統化利用之後,卻成為絕佳的計畫工具。曼陀羅生活筆記最終目的是將「知識」轉變為實踐的「智慧」。按照此方法製作備忘錄,應付學業與工作上各項疑惑,靈感將不斷自然湧出。它也是學習與工作時最佳的武器。
第一、它能夠開發創意,能立即發現問題,提高學習與工作效率。
第二、它能掌握人際關係情況,能作為計畫表,幫助人們走完豐富的一生。
就其形態來看,曼陀羅生活筆記共分九個區域,形成能誘發潛能的「魔術方塊」。與以往條列式筆記相比較,可得到更好的視覺效果。一般逐條記錄的筆記製作方法無法使人產生獨特的想法和創意,因為思想唯有在向四面八方發展之時才可能產生創意,這種根據直線循規蹈矩的思考方式,稱為「直線式思考」。反之,曼陀羅生活筆記能在任何一個區域(方格)內寫下任何事項,從四面八方針對主題做審視,乃是一種「視覺式思考」。人類思考必在感覺器官感覺事物之後,方能利用曼陀羅圖形予以系統化,給予有方向感的利用,潛能便可在連續反應下持續被激發。

基本曼陀羅圖



+----------+----------+----------+


                What


+----------+----------+----------+


 Where     =>   Who   =>  When


+----------+----------+----------+


                Why


+----------+----------+----------+




這五個W擺在九宮格的十字當中,中心點擺的是Who,右邊是When,左邊是Where,下邊是Why,上邊是What。因此橫軸上是WhereWhoWhen,是空間------時間的安排;縱軸是WhatWhoWhy,是一種問的安排,問做什麼,問主體,問為什麼這麼做。
Who」、「What」、「Why」、「Where」、「When」並不僅僅只是「人」、「物件」、「價值觀」、「空間」、「時間」的簡單對應,從「Who(人)」當中還可以延伸出主體、物件、朋友、自我、欲望、生命、性格、態度;「What(物件)」可以延伸出行為、行動、動作、目的、目標、願望、現象、人、事、物;「Why(價值觀)」可以延伸出理由、根據、原理、原則、理念、理想、潛在意識、為人處事;「Where(空間)」可以延伸出環境、處所、社會、狀況、立場、構造、結構、網路;「When(時間)」可以延伸出人生、經驗、成長、時代、時期、變化、期間、週期、機會、順序、時機。


02
生涯設計---5W曼陀羅圖



+----------+----------+----------+


                WA


+----------+----------+----------+


     WR         WO         WN


+----------+----------+----------+


                WY


+----------+----------+----------+




WA-Work in Progress
持續自己工作上的思考及行動

WR-Human Networking Yellow Pages
創造自己行動的環境

WO-Doing List for Makes a Life
決定自己的行動制定計劃

WN-Scheduling Marking Today
創造自己行動的時間

WY-Feel & Thinking Studying
培養學習、思索、觀察力和感性




以人生規劃為例子,我們可以將5W運用如下:
Who
對自己目前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的?
What
自己正在做什麼?想做什麼?該做什麼?必須做什麼?
Why
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為什麼?
Where
做什麼可以使一整天都充實?創造充實的一天的要素為何?
When
創造理想生活的必要事物(環境)為何?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延伸很多的想法,諸如:「自己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為何過這樣的生活,自己又做了什麼?」等等。
5W為主的六個路徑問法,再加上曼陀羅圖的運用,可以大大地提升我們的腦力,讓我們發揮出更多的idea;只要勤加練習,相信每個人都可以發揮出無窮的創意。




使用曼陀羅圖的兩種方式


曼陀羅圖可以有「四面八方擴展型」和「圍繞型」兩種使用方式。


03
四面八方擴展型



+----------+----------+----------+


                ^


+----------+----|-----+----------+


          <=          =>


+----------+----|-----+----------+


                v


+----------+----------+----------+






「四面八方擴展型」是一種沒有設限的模式,特別適合用來收集靈感進行創意思考。只要使用者在九宮格的中間填上想要發揮的主題後,便會自然地想要把其他周圍的八個空格填滿,而這種填滿的過程也正式創意發揮的時候。如果點子不斷的時候,也可以把九宮格當中周圍八個格子的想法繼續向外擴散,變成中心九宮格週邊的八個九宮格當中的中心主題,然後再次運用向四面八方擴展的方式把空格再填滿,如此,8idea可以生出64idea,如果真的創意無限,還可以生出512idea,然後再把這些想法加以精簡,得到自己所要的。而這樣的思維模式是一般條列式的memo所難以達到的,你能想像自己在列出一個主題以後,可以在紙上條列出512idea嗎?


04
人際關係曼陀羅圖1



+----------+----------+----------+


      2         3           4


+----------+----------+----------+


      5         1           6


+----------+----------+----------+


      7         8           9


+----------+----------+----------+



 



+----------+----------+----------+


 


+----------+----------+----------+


                8


+----------+----------+----------+


 


+----------+----------+----------+






1
向四面擴散的輻射線式

例如用此法製作成「人際關係曼陀羅」 (如圖3所示),只需在九格最中央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在周圍填上自己最親近八個人的名字,即便形成自己最內圈的人際關係。接著,以此圖為基礎,將此八個人分別挑出放入另外八個曼陀羅的中央。 如此一來,8*8=64人的人際關係圖便已完成。依據這種方法,如果發現自己人際關係太小,則應設法補救。



+----------+----------+----------+


    父母         好友          兄弟


+----------+----------+----------+


    姊妹        自己         同事


+----------+----------+----------+


    同學         配偶         鄰居 


+----------+----------+----------+








3 人際關係曼陀羅

2
逐步思考的順時鐘式

例如當擬定一天的行程表時,應以每一格代表一小時,然後以中央方格為起點,依順時鐘方向將預定行程填入格內。而當欲擬定一週行程表時(如圖4所示),應先過濾該週必須完成的事情、工作、乃至約會,找出最重要者做為曼陀羅的中心,接著仍以順時鐘方向將七天的行程逐一填下。記錄時,應注意文句須儘量簡潔。八個格子對一週七天,最後一定會剩下一個方格,可做附註使用。設計行程表就像企業界擬定戰略一般,將自己一天的行動計劃記在曼陀羅備忘錄中,即可大致看出能完成和無法完成的各別是些什麼,而一天節奏得以掌握,一週的節奏亦可以此預估。換言之,將行程表管理好,一週的成功就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星期四接待經辦人與課長級人物推動簽約
星期五斟酌合約,視情況決定接待內容
星期六務必達成協定。求上司支援。

星期三與上司商量,聯絡經辦人。
簽一筆大宗合約。欣賞美術展覽。
星期天好好休息,去看畫展。

星期二拜訪採購負責人。
星期一聯絡鐵工廠採購負責人。
本欄保留於行程有所更動時使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sther 的頭像
    Esther

    Esther心靈花園部落格

    Es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