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在天上的父親,願祢的名受顯揚。


願祢的國來臨,祢的旨意奉行,願祢的名受顯揚。


在人間如在天上,願祢的名受顯揚。


求祢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願祢的名受顯揚。


求祢寬恕我們所犯的罪,願祢的名受顯揚。


正如我們寬恕得罪我們的人,願祢的名受顯揚。


求祢不要讓我們陷入於誘惑,願祢的名受顯揚。


但救我們免於一切兇惡,願祢的名受顯揚。


因為天下萬國普世權威,一切榮耀永歸於祢


世世代代一直到永遠,願祢的名受顯揚。


阿們!阿們!阿們!阿們!願祢的名受顯揚。


阿們!阿們!阿們!阿們!願祢的名受顯揚。



資料引用:天主教資訊小集:http://www.cathlinks.org/lord_pr.htm










有一天,耶穌在一個地方祈禱,停止以後,祂的一個門徒對祂說:『主,請教給我們祈禱,如同若翰教給了他的門徒一樣』」(路11:1 )。


主答應這請求,就將這基督徒的基本祈禱傳授給祂的門徒及祂的教會。


聖路加的記載較短,只有五個祈求聖瑪竇的記載較長,共七個祈求。教會禮儀傳統一向採用聖瑪竇的版本。





主導文釋義





取自:天主教教理,天主教教務協進會出版社,1996年10月


 







 



我們的天父,
願你的名受顯揚,
願你的國來臨,
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
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
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
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
但救我們免於凶惡。


註 傳統稱此祈禱為「主禱文」,中文慣常譯作「天主經」





 


主禱文是全部福音的撮要


戴都良:「主禱文確實是全部福音的撮要」。「主給了我們這篇經文之後,接著說:『你們求,必要給你們』(路11:9)。每人都可以向天主祈求各自的需要,但常應以主禱文開始,因為它是祈禱的基礎」。


聖經的中心


聖奧思定先闡明聖詠給基督徒提供祈禱的主要養料,並與主禱文內的祈求匯合,然後說:



「你們可以讀遍聖經中所有祈禱經文,我不相信你們能找到主禱文中所沒有的東西。」



全部聖經(包括法律書、先知書、聖詠集)在基督內都實現了。福音就是這「喜訊」。聖瑪竇福音的山中聖訓是首次宣講這「喜訊」的撮要。而主禱文是這宣講的中心。在此 背景下,主所留給我們這禱文的各項祈求變得清楚易明。



主禱文是諸禱文中最完美的。……我們在此禱文中不但祈求我們能正直無邪地所渴望的一切,且渴望的順序也很適當。可見主禱文不僅教我們祈求,也培育我們的情操。



山中聖訓是生活之道,主禱文是祈禱。在這二者之中,上主的神以新的方式推動我們內心的願望,這內在的推動,使我們的生活生氣勃勃。有關這新生活,耶穌以祂的說話訓示我們,並教導我們以祈禱求取新生活。我們在基督內的生活是否正直,全在於祈求的是否正當。



主的禱文


傳統上所用的「主禱文」(Oratio Dominica),意指主耶穌給我們教導和傳授的、向在天之父的祈禱經文。祂親授的這篇祈禱文確是獨一無二的:它是「主的」禱文。首先,禱文中的話是子受之於父而傳給我們的,所以,主耶穌是我們祈禱的導師。另一方面,降生成人的聖言在其人性的內心深知其人類兄弟姊妹的需要,並將這些啟示給我們,所以,祂是我們祈禱的模範。


然而,耶穌所傳授的不是一篇要我們機械地重複的禱詞。其實一切口禱,都是聖神以天主聖言教導天主子女向他們的天父祈禱。耶穌不但授給我們子女祈禱的用語,同時也賜給我們聖神;透過聖神,言語在我們身上就成了「神和生命」(若6:63)。抑有甚者,証實我們能作出子女的祈禱,是因為父「派遣了祂兒子的聖神,在我們心裡喊說:『阿爸,父啊!』(迦4:6)。我們的祈禱在天主前 說明我們內心的願望,仍然是「那位洞悉心靈的」父,「祂知道聖神的意願是甚麼,因為祂是按照天主的旨意代聖徒轉求」(羅8:27)。向天父的祈禱是納入於聖子及聖神的奧秘使命中的。


教會的祈禱


教會從起初就已接納並活出那密不可分的禮物,即天主聖言和在信友心中賜予生命的聖神。初期的信友團體「每日三次」以主禱文祈禱,取代猶太人祈禱慣用的「十八端祝福」。


按照宗徒傳統,主禱文本質上扎根於禮儀祈禱中。



金口聖若望:「主教導我們一起為所有弟兄祈禱;祂沒有說『我的天父』,而說『我們的』天父。祂教我們一心一德為整個教會團體祈禱」。



在所有禮儀傳統中,主禱文都是日課主要時辰的構成部分。在入門的三件聖事中,主禱文的教會性質更特別突出:


在聖洗和堅振聖事中 ,主禱文的「授予」(traditio),意味著領洗者再生而獲得天主的生命。既然基督信友以天主聖言向天主訴說,那末「賴天主的聖言而重生的人」(伯前1:23),就學習以天父必會垂允的唯一聖言呼求祂。他們從此能夠這樣祈求,因為聖神傅油的印記,已不可磨滅地印在他們的心上、耳上和嘴唇上,在他們身為天主子女的整個存有上。為此緣故,教父詮解主禱文,大都是以慕道者及新信友為對象。教會誦唸主禱文時,常是「重生」的天主子民在祈禱並獲得憐憫。


在感恩祭中,主禱文顯示為整個教會的祈禱,這顯出它圓滿的意義及效能。它安置在感恩經及領聖體之間,一方面綜合呼求聖神禱詞所表達的一切需要及轉求,另一方面,敲響天宴之門,而領聖體就是預先品嘗此盛宴。


主禱文在感恩祭中也顯示其祈求的末世性。它是典型的「末期」禱文,也是救恩時期的典型祈禱,這救恩的時期始於聖神降臨,並將於主的再臨時完成。主禱文與舊約時代的祈禱不同,因為所祈求的一切是以已實現的救贖奧跡為基礎,就是在死而復活的基督內,一次而永遠完成的救恩。


從這樣堅定的信德中,湧出熱切的望德,而激起主禱文的七個祈求。這七個祈求反映著現世的嘆息、忍耐與期待,因為在此時期,「我們將來如何,還沒有顯明」(若一3:2)。在感恩祭和主禱文中,我們都翹首以待,期望著主的來臨,「的確,直到主的再來!」(格前11:26)。





 


「我們的天父」


「滿懷信賴,敢到父前」


在羅馬禮儀中,教會邀請參加感恩祭的信友,懷著子女信賴之心,祈求我們的天父;東方諸禮使用並發展了類似的表達方式:「以完全的信賴膽敢」,「求賜我們堪當」。在焚而不毀的荊棘前,梅瑟聽到命令:「不可到這裡來!將你腳上的鞋脫下」(出3:5)。天主聖德之門檻,只有耶穌能跨越:祂「在滌除了罪惡之後」(希1:3),帶領我們到天父面前說:「看,我和你所賞給我的孩子們」(希2:13)。



金言聖伯多祿:「意識到自己身為奴僕的境況,本應使我們覺得該鑽入地下,身處的塵世也該化為塵埃,但我們天父的權威和祂聖子之神,催迫我們喊說:『 阿爸,父啊!』(羅8:15)除非人心深處受到來自上天德能的推動,一個軟弱有死的人,何時才敢稱天主為父呢?」

東西方的教會禮儀,都以一個典型基督徒的美麗詞語(parrhesia),來表 達聖神引領我們使用主禱文的此種德能。這詞的含意是:純樸而率直,子女般的信賴,喜樂的信心,謙遜的大膽,深知被愛。


「父!」


「父」是主禱文首先發出的呼聲。然而,若要這呼聲化為我們的心聲,必須首先謙虛地淨化我們的心,揚棄此塵世的一些假象。謙虛之心使我們承認「除了子和子所願意啟示的人」,即「弱小者,沒有人認識父」 (瑪11:25-27)。心的淨化涉及我們的「父」「母」形象,此形象出自我們的文化及個人的歷史背景,並影響我們同天主的關係。天主、我們的父,超越受造世界的範疇。借用塵世的觀念放在天主身上,或者用來反對祂,等於製造偶像來朝拜或推翻。向天父祈禱在於進入祂的奧秘,如其所是,就如子給我們啟示的。



戴都良:「『天主父』這一稱呼,以前從未向任何人啟示過。當梅瑟親自問天主祂是誰時,他聽到的是另一個名字。『父』這名字是在子內啟示了給我們,這是父的新名字。」

現在我們可以呼求天主為「父」,因為祂藉降生成人的聖子,啟示給我們了,祂的聖神也引領我們認識祂。子對父的位際關係是人不能設想,大能的天使也無法窺測的。然而,聖子之神卻使我們能分享這位際關係,就是使我們這些相信耶穌是基督、而我們是由天主所生的人分享這關係。


我們向父祈禱時, 就是與祂共融, 也與祂的子耶 穌基督共融 。所以我們是在一種常新的讚歎中認識祂,承認祂。主禱文的第一句是頌謝和朝拜,然後才是懇求。因為我們承認祂是真天主,是「父」,這就是祂的光榮。我們感謝祂給我們啟示了祂的名,使我們得以堅信祂並獲得祂臨在我們心中的恩賜。


我們能夠朝拜父,因為祂使我們在祂的獨生子內重生,而獲得祂的生命, 祂收養我們在祂的獨生子內,做祂的子女:就是以聖洗聖事使我們成為基督的肢體,並以聖神的傅油,從「頭」灌注「肢體」中,使我們也成為「基督」(受傅者):



聖濟利祿‧耶路撒冷:「實際上,天主預定收養我們為子女,塑造我們肖似基督光榮的身體;所以,從此以後,你們已加入基督成為肢體,名正言順地被稱為『基督』。」


聖西彼廉:「藉恩寵重生而回歸於天主的新人,首先喊說『父啊!』,因為他已成為兒子。」



如此,透過主禱文,天父向我們啟示祂的同時,也給我們揭示我們的真面貌:



聖安博:「人啊!過去你不敢抬頭望天,而雙目向地。忽然獲得基督的恩寵,所有罪過都蒙赦免。原來是壞傭僕,如今成為好兒子……舉目向天父吧,祂藉著子救贖了你,你要說:『我們的父……』但是你不要求得任何特權。祂以特別的方式,是唯一基督的唯一父親,至於我們,卻是祂所造的。故此,你也可以憑藉恩寵說:『我們的父』,是為求得做祂的子女。」

天主無條件地收養我們為子女的這恩惠,要求我們不斷悔改和度新的生活。向天父祈禱應在我們內培養兩種基本心態:


渴望並決意學習肖似祂。按照祂的肖象而受造的我們,是通過恩寵使我們再相似祂,我們應該對此作出回應。



聖西彼廉:「千萬不要忘記,當我們稱呼天主為『我們的父』時,言行舉止就應該相稱天主子女的身分。」


聖金口若望:「冷酷而不仁之心無權稱至慈善的天主為父,因為你的心已失去了天父慈愛的標記。」


聖額我略‧尼撒:「應該常常瞻仰天主的美善,讓我們的心靈浸淫其中。」



一個謙虛信賴的心使我們成為「如同小孩子一樣」(瑪18:3);因為,天父樂意將自己啟示給「小孩子」(瑪11:25):



聖若望‧加祥:[祈禱]是對天主的注視,祂是偉大的愛火。靈魂融化於愛火中,浸入於聖愛深處,並與天主交談,猶如子女和親生父親,親如一家,充滿溫馨孺慕之情。


聖奧思定:「我們的父」這一稱呼,常會在祈禱中,使我們同時激發熱愛、深情,以及希望獲得我們所祈求的。祂既願意我們做祂的子女,怎麼會拒絕子女的祈求呢?



「我們的」父


「我們的」父是對天主而言。此形容詞,對我們來說,並不表示我們擁有父,而是指出我們和天主之間的嶄新關係。


當我們說「我們的」父,就是首先承認,先知們預告天主因愛人而作出的承諾,已在基督新而永久的盟約內完全實現:現在我們已成為「祂的」子民,從此以後,祂是「我們的」天主。如此的新關係,是無條件施予的彼此從屬關係:我們應以愛情及忠誠,回應我們在基督內所得的「恩寵和真理」(若1:17)。


由於主禱文是天主子民「末期」的禱文,「我們的」這一詞,也在表達我們寄望於天主的最後承諾,是確切可靠的:在新的耶路撒冷,祂將給勝利者宣布:「我要作他的天主,他要作我的兒子」(默21:7)。


向「我們的」父祈禱,就是親自向我們主耶穌基督之父講話。我們並非將天主性分開,因為父是天主性的「本原」,而是我們承認於無始之始,子是由父所生,聖神自父而發。我們更不混淆天主的各個位格,因為我們宣認我們是在父子的唯一聖神內與父及子共融。至聖聖三是同性同體而不可分的,當我們向聖父祈禱時,就是偕同子和聖神朝拜祂、光榮祂。


在語法上,「我們的」這個形容詞,指多數人共有的事物。天主只有一個,凡信仰唯一聖子以水及聖神再生於祂的人,都認天主為父。教會就是天主與人之間新的共融:教會與唯一的子──「眾多弟兄中的長子」(羅 8:29)合而為一,她就和同一的父在同一的聖神內共融。向「我們的」父祈禱的信友,常是在此共融內的祈禱:因為「眾信友都是一心一意」(宗 4:32)。


因此,雖然基督徒之間有分歧,但向「我們的」父的祈禱,仍然是領洗者的共享的產業,也是一項為所有領洗者的緊急號召。所有藉信仰基督並藉洗禮而共融的基督徒,都應參與基督為門徒合一的祈禱。


最後,如果我們真誠地誦唸「我們的天父」,就能走出個人主義,因為我們所接受的愛,能從中解放我們。主禱文以「我們的」一詞開始,一如後面的四個祈求中的「我們」,不排斥任何人。為了確實真誠地誦唸主禱文,我們必須克服彼此的分歧與對立。


所有已領洗者,如果在天父台前不紀念其他的人──天主也曾為他們賜下了祂的愛子,就不能唸「我們的」天父。天父的愛沒有界限,我們的祈禱也應該如此。唸「我們的」天父使我們在基督內所顯示的愛的幅度敞開:就是伴同所有尚未認識天父的人祈禱並為他們代禱,使他們得以「聚集歸一」 (若11:52)。天主關懷眾人及所有受造物,此種關懷曾經激勵那些偉大的祈禱者:每當我們敢說「我們的」天父時,應該以愛的心胸去擴展我們的祈禱。


「你在天上」


這聖經用詞,並非指「空間」或「地方」,是指存有的方式;並不意味著天主的「遠」,而是天主的尊威。我們的父不在「別處」,祂「超越」我們關於祂的神聖性所能想像的一切。就是因為祂極度的神聖,祂特別親近謙虛痛悔的心:



聖奧思定:「我們的天父」這一句中的「天」,有理由將之理解為義人之心。天主居住在義人心內,猶如居住在殿堂內;因此,祈禱者也渴望他所呼求的天主,居住在他心中。


聖濟利祿‧耶路撒:「天」也可理解為胸懷天上世界的人們,天主就居住在他們內,並在他們內優游自得。



當我們祈求天父時,天的象徵使我們想起生活的盟約奧跡。祂在天上,這是祂的住所;父家是我們的「家鄉」。這就是盟約之地,而罪使我們與之遠離,是悔改之心促使我們歸向天上,歸向天父。現在是在基督內,天地之間和好了,因為聖子獨自「自天降下」,以十字架、復活、升天,帶領我們與祂一起返回天鄉。


教會在誦唸「我們的天父」時,宣認我們是天主的子民,已經「在基督耶穌內坐在天上」(弗2:6),偕同基督「藏在天主內」(哥3:3);同時「我們在此嘆息,切望住進那屬天上的住所」(格後5:2):


《致狄奧尼書》:基督徒生活在肉軀內,但不順從肉軀而生活。他們在世上度日,卻是天鄉的公民。





 


七個祈求








  • 願你的名受顯揚(尊為聖)


  • 願你的國來臨


  • 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


  • 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


  • 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


  • 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


  • 但救我們免於凶惡

 


主禱文先讓我們在天主、我們的父面前,朝拜祂、敬愛祂、讚頌祂。然後,孝愛之神啟發我們,從心中發出七項祈求、七項祝頌。前三項更指向天主,導引我們嚮往父的光榮;後四項猶如四條通往父的道路,將我們的可憐境遇,呈獻在祂的恩寵前:「深淵與深淵和唱」(詠42:8)。


第一組祈求帶領我們朝向祂,並為祂而求:你的名、你的國、你的旨意!愛的特性就是先想到我們所愛的那一位。前三項祈求完全不提及我們自己,但是,我們的心被祂的「鍾愛之子」,為了天父的光榮而有的那分熱切的「渴望」,甚至「焦慮」所佔有:「願……受顯揚,……來臨,……承行」,此三項懇求,在救主基督的祭獻中已蒙垂允;但是仍在希望中期待著最後圓滿的來臨,直到「天主成為萬物中的萬有」。


第二組祈求,在感恩祭一些呼求聖神禱詞中展開:這些祈求呈上我們的期望,引起慈悲之父的憐視。這些祈求自我們心中湧出,涉及我們此世目前的狀況:「賞賜我們……,寬恕我們……,勿讓我們……,解救我們……」。第四、第五兩項祈求涉及我們目前的實際生活:祈求生活的滋養,或罪過的治療;最後兩項涉及我們為獲得永生的勝利而從事的戰鬥,就是祈禱的戰鬥。


前三項祈求,使我們懷有堅定的信德,殷切的望德,熱烈的愛德。我們作為受造物,而且是罪人,理應為我們自己祈求。我們把受限於世界及歷史的「我們」,呈獻於無限慈愛的天父,因為天父的救恩計畫,為拯救我們及全世界的計畫,是因著耶穌基督之名,及透過聖神的統治而實現。


「願你的名受顯揚(尊為聖)」


「聖化」這個詞的意思,在此並不側重於聖化的主因(只有天主能夠聖化, 使之聖化),而是側重內心的尊敬對待:承認天主之名的神聖性,以神聖 的方式對待它。如此,在朝拜中呼求天主的聖名,有時也可視為讚頌和感恩。但是耶穌教導我們的這項祈求,則有祝願的含意:是一項祈求、一個願望,也是一個期待,在此祈求中天主與人牽連在一起。從我們向天父呈上第一項祈求之時起,我們就已沉浸在祂天主性的奧秘和人類救恩的計畫中。向天父祈求, 祝願祂的名受顯揚,帶領我們進入「祂在愛子內所預定的計畫」, 為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瑕疵的」。


天主在救恩工程的任何決定性時刻,都顯示自己的名字,但祂總是以完成自己的工程來顯示祂的名。 可是,除非祂的聖名透過我們並在我們身上受顯揚,祂的工程便不能在我們身上實現。


天主的聖德是祂永恆奧秘不可接近的核心,由之顯示在創造和歷史中的,聖經稱之為光榮、天主尊威的光 耀。天主「照自己的肖象,按自己的模樣」造人(創1:26),又以「光榮給他作冠冕」(詠8:6)。可是人犯罪,「失掉了天主的光榮」(羅3:23)。 從此以後,天主就以啟示和賜給世人祂名字的做法,來顯示祂的神聖性,為使人能「照創造他者的肖象」而更新(哥3:10)。


天主給亞巴郎許諾並附以誓言時 祂以自身為擔保,但是沒有啟示自己的名。天主對梅瑟才開始啟示祂的名,是祂在從埃及拯救出來的全體以色列子民之前啟示的:「祂滿身披著光榮」(出15:1)。從西乃山的盟約開始,以色列子民是「屬於祂的」,並應是「聖潔的民族」(或被祝聖的,因為希伯來的聖與被祝聖是同一個字),因為天主的名居留在他們中間。


可是,儘管至聖天主一再賜給他們神聖的法律:「你們應該是聖的,因為我,上主,你們的天主,是聖的」(肋19:2),同時祂也「為了自己名字的緣故」以耐心對待他們,他們還是背離以色列的聖者,並「在異民中褻瀆祂的聖名」。為此,舊約時代的義人,從流徙回國的窮苦人和先知們,都燃起對祂聖名的愛火。


最後,至聖天主的聖名,是在降生成人的救主耶穌身上啟示給我們並賜給我們:藉著祂的存有、祂的言語、祂的犧牲啟示給我們。這是耶穌大司祭祈禱的中心:「聖父啊!……我為他們祝聖我自己,為叫他們也因真理而祝聖」(若17:19)。因為天主「祝聖」祂自己的名,而使耶穌把父的名「顯示」給我們(若17:6)。在耶穌逾越的終點,父給了他一個超越一切名號的名號:耶穌是主,以光榮天主聖父。


我們在聖洗的水中,「因主耶穌基督之名,並因我們天主的聖神,已經淨化、聖化、成了義人」(格前6:11)。在整個人生旅程中,「我們的父召叫我們成聖」(得前4:7)。我們既是「由於天主得以結合在耶穌基督內,而基督成了我們的聖化者」(格前1:30),那麼,天主聖名在我們身上並藉著我們受顯揚,就和祂的光榮以及我們的生命密切相關。主禱文第一項祈求的迫切性就在於此。



聖西彼廉《論主禱文》:只有天主能聖化,那末誰能聖化天主呢?但因經上這句話的啟發:「你們於我應該是聖的,因為上主我是聖的」(肋20:26),我們祈求天主賜給我們恆心,使我們不斷活出在洗禮中已獲得的聖化大恩。我們每天為此祈求,因為我們天天有過犯,需要以不斷的聖化洗滌一切罪過……。我們求助於祈禱,祈求聖德常存於我們內。



天主之名在萬邦中受顯揚,和我們的生活與祈禱密切相關,無法分開:



金言聖伯多祿《講道集》:我們祈求天主使祂的聖名受顯揚,因為天主是藉祂的聖德而拯救、並聖化整個受造界……。祂的名將救恩賜給墮落的世界,我們祈求祂這聖名因我們的生活而在我們身上受到顯揚。因為 我們生活得聖善,天主的名就受頌揚;我們生活得不善,天主的名受褻瀆。保祿宗徒說過:「天主的名在異民中因你們的緣故受了褻瀆」(羅2:24; 則36:20-22)。所以,我們求天主,使我們在靈魂上堪獲同樣的聖德,就如「天主之名是聖的」那樣


戴都良,《論祈禱》:當我們祈求「你的名受顯揚」時,是希望祂的名在我們身 上受顯揚,在別人身上受顯揚。我們已經在祂內,但還有人尚未在祂內,天主恩寵正等待著他們。我們必須遵照祂的命令,為眾人祈禱;包括與為敵的仇人。因此我們祈求,願祂的名在眾人身上受顯揚,而不明地說:願你的名在「我們身上」受顯揚。



這項祈求包括其他六項,並和其他祈求一樣,已藉基督的祈禱獲得垂允。因為,如果我們因耶穌之名向父祈禱,此祈禱就是我們的祈禱。耶穌在大司祭禱詞中求天父說:「聖父啊!求你因你的名,保全那些你所賜給我的人」(若17:11)。


「願你的國來臨」


在新約中,Basileia一詞可譯為「王權」(抽象名詞)、「王國」(具體名詞)、「統治」(行動名詞)。天主的國在我們以前已存在,在降生成人的聖言內接近我們,藉福音而傳布,在基督的死和復活中已來到。天主的國從最後晚餐就已來臨,並在感恩祭裡臨於我們中間。最後,天國將在光榮中來臨,那時基督要將它歸還聖父:



聖西彼廉《論主禱文》:甚至天主的國可指基督本身。我們天天呼求祂,仰望祂的來臨,急切期待希望的實現。基督是我們的復活,因為我們在祂內復活;祂也能是天主的國,因為我們將在祂身上實行統治。



此項祈求就是 "Marana tha",聖神與「新娘」同聲呼喊:「主耶穌,來吧」:



戴都良《論祈禱》:縱使主禱文沒有說明祈求天國的來臨是一種義務,我們仍然會自動地呼喊,急切地期待我們的希望得以早日實現。殉道者的靈魂在祭台下大聲呼喊說:「聖潔而真實的主啊,你不行審判,不向世上的居民為我們的血伸冤,要到幾時呢?」(默6:10)時間的終結一到,他們一定會獲得正義。主!求你使天國早日來臨。



在主禱文中,主要是期盼透過基督的再度來臨,完成天主國的最後來臨。但是,此種期盼並不會使教會疏其在現世的使命;反而使其更投入。 因為自聖神降臨以來,天國的來臨乃是上主之神的事:「聖神在人間繼續完成祂的事業,並聖化一切」 。


「天國在於義德、平安,以及在聖神內的喜樂」(羅14:17)。我們所生活的這末世時期,是聖神傾注的時期。從此,在「血肉」與聖神之間,進行著一場決定性的戰鬥:



聖濟利祿‧耶路撒冷《釋奧期的教理講授》:只有純潔的心才能堅定地說:「願你的國來臨」。我們必須先向保祿學習說:「不要讓罪惡在你們必死的身體上為王」(羅6:12)。凡思、言、行為上保持潔淨的人,才可以向天主說:「願你的國來臨」。



基督徒依從聖神而作辨別時,應認清天國的成長與我們投身其中的社會及文化的進步,是兩回事。然而,此分別並非把兩者分開。人邁向永生的召叫不但沒有撤銷,反而加強其[現世]義務:善用造物主所賜的才能與方法,在此世為正義與和平服務。


主禱文的這一項祈求,被納入於耶穌的祈禱中,而且已得蒙垂允,用在感恩祭中並產生實效;在遵守真福八端的新生活中結出果實。


「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


我們天父的旨意是要「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 (弟前2:3-4)。「祂對你們含忍,不願任何人喪亡」(伯後3:9)祂的那條誡命,即綜合一切其他誡命,並為我們宣示祂全部旨意的誡命就是:「你們應當彼此相親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若13:34)。


「祂已使我們知道,祂旨意的奧秘是全照祂在愛子內所預定愛的計畫……,使天上和地上的萬有總歸於基督元首。我們也是在基督內得作天主的產業,因為我們是由那位按照自己旨意的計畫施行萬事者早預定了的」(弗1:9-11)。因此,我們懇切祈求這愛的計畫圓滿地在地上實現,如同在天上一樣。


基督因祂的人性意志,一次而為永遠、圓滿地實現了父的旨意。耶穌進入人世時,就對父說:「天主,我來為承行你的旨意」(希10:7; 詠40:7)。只有耶穌能說:「我常作祂喜悅的事」(若8:29)。在山園祈禱中,祂完全服從父的意願:「不要隨我的意願,唯照你的意願成就罷」(路22:42)。為了這個緣故,「基督按照天主的旨意,為我們的罪而交付了自己」(迦1:4)。「我們就是因這旨意,藉耶穌基督的身體的祭獻,得到了聖化」(希10:10)。


耶穌,「雖然是天主子,卻由所受的苦難,學習了服從」(希5:8)。我們乃受造物,又是罪人,既已在基督內成為嗣子,更應學習服從。我們祈求天父,以我們的意願結合於祂聖子的意願,以奉行父的旨意、即祂使世人獲得永生的救恩計畫。我們本身無此能力,但與耶穌合而為一,並藉聖神的德能,我們就能交出我們的自由意志,放在祂的手中,並能決定選擇祂聖子所常選擇的:做父所喜歡的事。



奧利振《論祈禱》:我們依附基督,就能同祂心神合一,從而實現祂的旨意;如此,祂的旨意將圓滿實現在人間,如同在天上。


金口聖若望《瑪竇福音講道集》:請你們想一想,耶穌基督怎樣教我們謙遜。祂要我們知道,修德不僅有賴於我們的努力,更要依靠天主的恩寵。在此,祂命令每一位信友要為普世祈禱;因為祂不說:「願你的旨意奉行在我或你們身上」,卻說:「在普世人間」:使人間清除謬誤,使真理盛行,使惡習革除,使美德興旺,使塵世不再異於天鄉。



藉著祈禱,我們才能「辨認甚麼是天主的旨意」(羅12:2; 弗5:17),和「獲得承行天主聖意的恆心」(希10:36)。 耶穌教導我們,進入天國不靠空話,而靠「承行我在天之父的旨意」(瑪7:21)。


「天主俯聽承行祂旨意的人」(若9:31)。這正是教會因上主的名祈禱的力量,尤見於感恩祭;教會的祈禱是與至聖天主之母以及諸聖代禱的共融,他們只求承行天主的聖意,因而曾博得主的歡心:



聖奧思定《論山中聖訓》:我們可以不損真理而把「願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譯成「在教會內如同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內;在已許配給基督的新娘(教會)身上,如同在已完成天父旨意的新郎身上」。



「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


「賞給我們」是兒女信賴父親的口吻,是很美的表達,因他們期待天父賜給他們一切。「祂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瑪5:45);祂給芸芸眾生「按時分配飲食」 (詠104:27)。耶穌教給我們這項祈求,因為此祈求光榮我們的父,承認祂的美善遠超任何美善之上。


「賞給我們」也是盟約的表示:我們是祂的,祂是我們的,也是為我們的。「我們」這詞使我們承認祂是眾人之父,我們也為眾人祈求父,因為他們的需求和痛苦與我們息息相關。


「我們的食糧」:父既然賦予我們生命,不會不給我們為生活必需的食糧,以及其他一切「適當的」物質和精神的財富。耶穌在山中聖訓中,強調應以子女般的信賴,與我們在天之父的眷顧合作。祂一點也不讓我們陷於被動;而是要我們解脫一切的焦慮不安和操心煩勞。這就是天主子女完全交付的心態:



聖西彼廉《論主禱文》:誰若追求天主之國和祂的正義,祂承諾會另外加給一切。事實上,萬物都屬於天主:誰擁有天主,甚麼都有,只要天主擁有他。



可是世上常有缺乏食物而忍受飢餓的人,這就反映出此項祈求的另一層深刻意義。人類的饑餓喚醒真心誠意祈禱的基督信徒,無論在其個人的態度方面,或就其為人類大家庭的一分子來說,他們都應承擔起對弟兄們的實際責任。此項祈求不可與貧窮的拉匝祿和最後審判的比喻脫節。


猶如酵母在麵團中,天國的新意該在於憑著基督之神提昇大地。此創新,無論在個人及社會的關係上,或經濟及國際間的關係上,都應藉著建立正義的秩序而彰顯出來,切勿忘記,除非先有決心成為正義的人,不可能有正義的社會結構。


「我們的」食糧,意味著「一個」麵包是為「眾人的」。真福八端的神貧正是分享的美德:它要求我們出於愛心,而不是出於勉強,來互通並分享我們所有精神的及物質的財富。這樣,富有者就可彌補貧乏者的不足。


「你要祈禱和勞作」。 「你們要祈禱,就如一切全靠天主;你們要勞作,就如一切全靠自己」。做好我們的工作,食物仍然是我們天父的恩賜;最好以感恩之心向祂祈求。在基督信友家中,飯前飯後的祝謝經的意義就在於此。


此外,這項祈求和與此有關的責任,也適用於另一種使人喪亡的飢餓:「人不單靠食物生活,也靠上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申8:3; 瑪4:4),就是天主的聖言和祂的聖神。基督徒應當全力以赴,「向窮苦人宣講福音」。世界上有一種飢餓,「並非無食物的飢餓及無水的口渴,而是要聽天主言語的飢渴」(亞8:11)。可見為基督徒而言,主禱文的第四祈求,是指生命之糧:應以信德聆聽天主的聖言,在感恩祭中領受基督的聖體。


「今天」也是一種信賴的表達。這是主教導的,不是我們膽敢想出來的。既然這特別涉及天主的聖言和基督的聖體,此「今天」就不僅指轉瞬即逝的今天,而更是「天主的今天」。



聖安博《論聖事》:如果你每天領受「食糧」,每天就是你的「今天」;如果基督今天屬於你,基督就每天為你復活。怎能如此?「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了你」(詠2:7)。因此,今天即基督復活之時。



「日用的」(epiousios) 一詞在新約裡沒有在別處使用。從時間方面來說,這詞是「今天」的教學法上的重述,為使我們能堅定於「毫無保留」的信賴中。從質的一方面來說,這詞是指生活上的必需,或就更廣的意義來說,則指為生存所需要的一切照字面來解釋,是「超越本質」,直接指生命之糧,基督的身體,「常生的良藥」,沒有此靈藥,我們就沒有生命。最後,綜合上述,其屬於天上的意義是很明顯的:「這一天」,是指主的日子,天國筵席的日子,它提早實現在感恩祭中。感恩聖筵是未來天國盛宴的預嘗。因此,「每天」舉行感恩祭禮儀是適當的。



聖奧思定,《講道集》:聖體是我們的日用糧。此神糧的固有能力是一種團結力,它使我們與救主的身體結合而成為祂的肢體,使我們變成我們所領的基督身體。 ……日用糧也指你們在教會內每天所聆聽的讀經,所唱的聖歌。這一切為我們的朝聖旅程都是必需的。


金言聖伯多祿《講道集》:在天之父勸勉我們以天上子女的身分,要求天上的食糧。基督「自己是食糧,被播種在童貞之胎,在肉軀內孕育,在苦難中被揉搓,在爐火似的墳墓中被烘烤,而庫存在教會內,供在祭台上,每天為信友提供天上之糧」。



「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


這一祈求使人驚訝。假如這一祈求只限於「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似乎已隱約地包含在主禱文的前三項祈求中;因為基督的祭獻就是「為赦免罪過」。但我們祈求之獲垂允,要以實現第二短句的條件為前提。我們的祈求指向未來,但在祈求前我們應有所回應;這兩個句子是用「如同」連接起來。


「寬恕我們的罪過」……


藉著大膽的信賴,我們開始向天父祈禱。在求祂的名受顯揚時,我們也求祂日益聖化我們。可是,在穿上洗禮的白衣後,我們仍不斷地犯罪遠離天主。如今在此新祈求中,猶如浪子回歸父家;在祂面前,猶如稅吏,自認為罪人。我們的祈求是以「認罪」開始,同時承認我們的悲慘和天主的慈愛。我們的望德是堅定的,因為在祂聖子內「我們獲得了救贖和罪過的赦免」(弗1:7; 哥1:14)。祂教會的各種聖事,都標誌著祂的寬恕是有效的和不容置疑的。


可是,令人生畏的是,要天主的慈悲進入我們心中,就必先以我們寬恕得罪我們的人為條件。就像基督的身體一樣,愛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我們不愛我們看得見的兄弟姊妹,我們就不能愛看不見的天主。如果我們拒絕寬恕兄弟姊妹,我們的心扉就緊閉起來。這心硬將使天父的慈愛滲透不進來。唯有坦誠認罪,才能對天主的恩寵敞開心胸。


此項要求如此重要,致使主基督只重複提到此唯一要求,且在山中聖訓中加以發揮。這項盟約奧跡的決定性的要求,為人是不可能的,但「為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瑪19:26)。


……「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


「如同……一樣」,不止一次出現在耶穌的訓誨中:「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瑪5:48)。「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路6:36)。「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若13:34)。遵守主的誡命,若是僅從外表仿效祂的表率,那是做不到的;關鍵在於「從內心深處」,並在生活層面上分享天主的聖德、慈悲和愛。唯獨聖神、「我們的生命」,能將耶穌基督所懷有的心情,轉化成為我們的心情。這樣,寬恕的統合就成為可能:「我們互相寬恕,如同天主在基督內寬恕了我們一樣」(弗4:32)。


這樣, 主有關寬恕的言論就活了起來, 此種寬恕是愛到底的「愛」。冷酷無情僕人的比喻,是主有關教會共融的訓誨的頂峰,其結論是:「如果你們不從心裡寬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 其實一切「結」與「解」都發生在「深處」。對別人的冒犯,不再耿耿於懷或完全忘記,都不是我們能做得到的事;但是,如果把心獻給聖神,則可把傷害轉為同情,把冒犯化為代禱,藉以淨化記憶。


基督徒的祈禱要達到寬恕仇人的境界。祈禱轉化門徒,使他肖似自己的導師。寬恕是基督徒祈禱的高峰;唯有與天主慈悲相合的心,才能夠接受祈禱之恩。 寬恕也証實, 在這世界上,愛比罪更強大有力。昔日與今日的殉道者, 都為耶穌的寬恕作見証。寬恕是天主子女和天父之間,人與人之間和好的基本條件。


寬恕在本質上是屬於天主的,沒有限制和沒有尺度。說到冒犯(路11:4稱之為「罪」,瑪6:12稱之為「債」),我們常是欠債者:「除了彼此相愛外,你們不可再欠人甚麼」(羅13:8)。聖三的共融是一切人際關係的泉源和真理的準則。 這共融在祈禱中,特別在感恩祭中,才能活出來。


聖西彼廉《論主禱文》:挑撥離間、製造紛爭的人,天主不會悅納他們的祭獻,要他們先離開祭台,回去同兄弟和好。天主最喜歡求和平的祈禱。為天主最美好的禮物是和平、彼此和睦,是整個忠信子民在父、子和聖神內的合一。


「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


主禱文的這一祈求觸及了上一祈求的根,因為我們的罪過就是順從誘惑的後果。我們祈求天父,勿使我們「陷」於誘惑。但是以一個單詞來譯出希臘文這個字是很困難的。原文有兩種意思:「勿讓我們墮入陷阱」,或「勿讓我們陷於誘惑」。「天主不會為惡事所誘惑,祂也不誘惑人」(雅1:13),相反地,祂願意解救我們脫離罪惡。我們向天父祈求,勿讓我們走上犯罪的路。我們投身於「血肉與聖神之間」的戰鬥中。這項祈求就是在懇求聖神賜予明辨與剛毅之恩。


聖神使我們辨別考驗與誘惑兩者的不同;考驗為人內在的成長是必需的,因為「考驗生德行」(羅5:3-5);誘惑則導致犯罪和死亡。我們也應辨別「感受」誘惑與「同意」誘惑。最後,辨別使人認清誘惑的真相──欺騙:放在眼前的看來是「好吃,好看,又令人羨慕」的(創3:6),但事實上,它的結果卻是死亡。


奧利振《論祈禱》:天主不強迫人行善,祂喜愛人自由去作……從某方面看,誘惑能有些好處。除天主之外,無人知道人心從天主接受的是甚麼,連我們自己也不知道。但誘惑使之顯露出來,使我們學習認識自己,從而認清我們的悲慘,並為誘惑所顯露給我們的善而感謝天主。


「不要陷於誘惑」意味著內心的決定,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瑪6:21,24)。「如果我們因聖神而生活,就應隨從聖神的引導而行事」(迦5:25)。如果我們與聖神「認同」,天父自然會賜給我們勇德。「你們所受的試探,無非是普通人所能受的試探;天主是信實的,祂決不許你們受那超過你們能力的試探,天主如加給人試探,也必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夠承擔」(格前10:13)。


這樣的戰鬥和勝利,只有在祈禱中才能達到。耶穌在傳教之初以及在山園祈禱的最後戰鬥,都是以祈禱戰勝誘惑。在向天父的這項祈求中,耶穌使我們結合於祂的戰鬥和臨終之苦。祂再三催促我們內心要警醒,同祂的警醒合一。警醒是「看守內心」,耶穌求父「因祂的名,保全我們 」(若17:11)。聖神常提醒我們常常警醒。這項祈求對於我們在世戰鬥之最後誘惑來說,完全呈現出其震撼性的意義;它是祈求至死不渝的恆心。「看,我來猶如盜賊一樣;那醒著的人,才是有福的」(默16:15)。


「但救我們免於凶惡」


主禱文的最後一項祈求,也納入耶穌的祈禱中:「我不求你將他們從世上撤去,只求你保護他們脫免邪惡」(若17:15)。這祈求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但常是「我們」在祈禱,是在與整個教會的共融中,為整個人類大家庭的解救而祈禱。主禱文經常要我們敞開胸襟,懷有救恩計畫的幅度。我們曾在罪惡、死亡的悲劇中相依為命,如今在基督奧體內團結一致,與「諸聖共融」


在這祈求中,「凶惡」並非一抽象事物,而是指具有位格角色的撒殫、惡者、反對天主的天使。「魔鬼」 (<i>dia-bolos<i>)就是「投身反對」天主計畫的那一位;魔鬼企圖破壞天主在基督內所完成的「救恩事業」。


撒殫「從起初就是殺人的兇手;是撒謊者,而且又是撒謊者的父親」 (若8:44),他「欺騙了全世界」(默12:9)。罪惡與死亡藉著他而進入世界,由於他的決定性的失敗,整個受造世界才能「由罪惡與死亡中解脫」。「我們知道,凡由天主生的,就不犯罪過;而且由天主生的那一位必保全他,那惡者不能侵犯他。我們知道,我們屬於天主,而全世界卻屈服於惡者」(若一5:18-19):



《羅馬彌撒經書》感恩經第四式:主免除了你們的罪,寬赦了你們的過犯。魔鬼雖常攻打你們,主也保護你們免陷於他的陰謀詭計,如此,常引人犯罪的撒殫才不致於突然襲擊你們。依靠天主的人,不怕魔鬼:「若是天主偕同我們,誰能反對我們呢?」(羅8:31)



耶穌在甘願捨身受死而賜給我們新生命的時辰,就一次而永遠地戰勝了「世界的首領」(若14:30)。這也是審判此世界的時刻,此世的首領「已被摔下去了」(若12:31; 默12:11),「就追趕女人」,卻抓不到她:新厄娃,「滿被聖神的恩寵」,擺脫了罪惡和死亡的敗壞(天主聖母卒世童貞瑪利亞的無玷始胎和蒙召升天)。「於是,那條龍便對那女人大發忿怒,遂去與她其餘的後裔交戰」(默12:17)。為此緣故,聖神和教會一起祈求:「主耶穌,你來吧」(默22:17,20),因為祂的來臨將救我們脫離惡者。


我們祈求免除惡者的陷害,同時也祈求脫免現在、過去以及未來的一切災禍,而魔鬼正是災禍的製造者或唆使者。在這最後的祈求中,教會把世界的全部災難,帶到聖父面前。在祈求擺脫那重壓著人類的災禍時,教會還懇求和平的寶貴恩惠,以及恆心期待基督再度來臨的恩寵。藉這樣的祈求,教會懷著信德的謙遜,提前進行萬有和萬民在基督內的統合,祂「持有死亡和陰府的鑰匙」(默1:18),祂是那「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的萬主之主」(默1:8):



《羅馬彌撒經書》主禱文後的附禱經:上主,求你從一切災禍中拯救我們,恩賜我們的時代得享平安;更求你大發慈悲,保佑我們脫免罪惡,並在一切困擾中,獲得安全,使我們虔誠期待永生的幸福,和救主耶穌的來臨。



 


最後的光榮頌


「天下萬國,普世權威,一切榮耀,永歸於你」是主禱文最後的光榮頌。它重述並包含向天父的前三項祈求:祂聖名的光榮,祂神國的來臨,和祂救世旨意的能力。但是,此種反覆是以朝拜和感恩來表達,充盈著天上禮儀的氣氛。世界的首領,以撒謊擅自把王權、威能和光榮這三個名號加於己身;主基督將它們歸還於祂的父──也是我們的父,直到基督把全部神國歸還於父, 那時, 救恩奧跡將圓滿地實現,天主將成為萬物中的萬有。



聖濟利祿‧耶路撒冷:《釋奧期的教理講授》「然後,祈禱結束了,你說:阿們,意思就是『願這一切得以實現』,即實現天主在此祈禱中所教導我們的一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sther 的頭像
    Esther

    Esther心靈花園部落格

    Est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